11月9日,由贵阳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组织的首个“媒体采风日”活动成行,来自人民网、中新网、中国日报、贵州日报、贵州综合广播、贵阳日报、贵阳电视台等中央、省、市15家媒体记者“组团”走进贵阳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李忠定点包干的特别困难村——息烽县石硐镇大洪村,在焕然一新的农户家里、忙碌施肥的猕猴桃种植园里、辛勤分拣的厂区里、新建的便民利民服务中心里……零距离的“问、听、看”,以大洪村的变化为例,感受大扶贫战略下贵阳市特别困难村的变迁。
大洪村,是国家级贫困村,息烽县石硐镇最偏远的一个村。在贵阳市人大的帮扶下,大洪村实现了飞跃性发展。“仅两年时间,就争取到上级各类资金1.8亿元(人民币,下同),用于大力实施村路扩建工程、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自来水工程、通讯基站建设,庭院美化等项目。如今的大洪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备,农民安居乐业。”贵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忠如是说。
大洪村漫山遍野的猕猴桃加快了当地脱贫攻坚的速度,舒红是贵州中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同时也是大洪村人。据他介绍,大洪村以前种植玉米,一亩地的产值仅几百元,人均年收入两三千元,现在发展产业扶贫之后,人均年收入一万多元。猕猴桃园区每年用工量多达八万人次,解决了就近务工的问题,助推了大洪村脱贫攻坚进程,许多在外务工人员纷纷返乡。
舒红创建的公司始建于年,位于石硐镇中坝村下坝组,是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也是贵州省省级示范高效园区,园区总面积亩。园区与贵州大学农学院签订技术研发合作协议,
猕猴桃实行科学、精确的种植和管理,配有灌溉系统和储藏保鲜仓库,产品达到欧盟标准。
眼下,大洪村的猕猴桃种植园区进入施冬肥的时节,当地已经无法满足用工需求,邻村的村民们就会来到园区帮忙做工解决用工荒的难题。李吉会是何家洞村人,一直都在家务农,石硐镇开展产业扶贫之后,她只要家里没农活,都会来猕猴桃园工作,从早上八点工作到晚上六点,一天可以挣八十元。“这个(工作)稳定,离家又近,比起种地看天吃饭挣得多。”李吉会说。
大洪村支部书记罗彪告诉记者,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开始追求起了精神生活。每天晚上,村民都会在村委会门口跳起竹竿舞。村里还配备了图书室和健身器,用于满足村民农余之外的生活。村里改还建起了可以移动支付的电商超市。“城里的居民用手机扫码坐公交,我们大洪村的居民用手机扫码买东西,我们也跟得上时代的潮流。”罗彪说。
大洪村今天的巨大改变,离不开国家和政府的帮扶,更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去年扩宽道路的时候,占到了很多村民的土地,村民主动让出自家的土地,不收取占地费。”石硐镇党委书记张成志说。
大洪村是贵州大扶贫战略下的一个缩影,下一步当地政府将紧紧扭住“三变”改革这个农村发展的牛鼻子,紧盯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党建引领,瞄准社会治理,聚焦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模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