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红色美丽村庄成为乡村振兴引擎

北京皮肤科十佳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150714/4655748.html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为扎实推进《贵阳贵安“我为群众办实事”市级层面任务清单》中“推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工作,贵阳市委组织部依托清镇市新店镇鸭池河村、息烽县永阳街道猫洞村、修文县古堡镇索桥村的红色资源禀赋,按照“统筹调度、整合资源、属地落实、协同作战、确保质量”的思路,探索实施思想宣讲、固本强基、保护利用、产业培育等行动,着力打造“支部优、文化兴、产业旺、制度强、环境美”的红色美丽村庄,切实做到为民利民惠民,让红色美丽村庄成为乡村振兴引擎。

修文县索桥村古渡口。

实施“思想宣讲”行动,强化“红色意识”。坚持“红色村建设群众是关键”的原则,组织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以召开坝坝会、村民大会等形式走访农户,就红色村“谁来干、怎么办、如何护”开展村民大研讨,引导村民支持、配合试点修路、拆迁、立面改造等建设工作。同时,组织群众签订支持红色村建设的承诺书,指导村党组织牵头完善村规民约,把乡村振兴内容融入其中,形成简单易记、操作性强的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抵制陈规陋习。鸭池河村以“相约星期三”为主要载体,组织群众召开坝坝会,发出《鸭池河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倡议书》,动员群众争当红色村建设的宣传者、参与者;索桥村以村民小组为单位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向村民宣讲红色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动员项目核心区5个村民小组余户签订支持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承诺书。

实地勘察红色村冷库建设项目选址。

实施“固本强基”行动,筑牢“红色堡垒”。深入实施“筑固工程”,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成员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探索建立村干部岗位等级序列制度,推行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管理,加强阵地、经费等保障。依托“筑红云”探索推进党员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有效措施,推行“党建+积分”,开展设岗定责、承诺践诺等,鼓励引导党员参与志愿服务。创新完善试点村“村党组织—网格(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的村党组织体系,整合驻村干部、包村干部、村“两委”成员、党小组组长等力量,编组编队进入网格,推进网格化管理与基层党组织设置深度融合。建立完善村级小微“权力清单”,落实村级事务“准入制度”,推行“提级监督”试点村阵地建设,及时召开“提级监督”试点村警示教育大会,增强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的认同感、参与感、荣誉感。

清镇市鸭池河村。

实施“保护利用”行动,共创“红色家园”。严格落实红色文物、烈士纪念设施、遗迹保护政策,对红色遗迹遗址、烈士纪念设施进行修缮和复原,重点对年久失修、破损严重的革命遗址进行抢救性修缮,做到应保尽保、应修尽修。指导息烽县猫洞村编制《息烽集中营旧址文物保护规划》《息烽集中营—猫洞保护工程勘察设计方案》等,整合余万元资金,在最大程度复原“猫洞”场景的基础上,改造提升洞前广场、纪念广场以及纪念馆展厅改陈布展。充分挖掘、编撰《鸭池河边的故事》,梳理出《智取鸭池河》《红军长征在清镇》《红军抢渡鸭池河战斗》等一批红色史实资料。同时,把红色村打造作为党组织生活的重要阵地、党员党性锻炼的重要平台,组织红色美丽村庄党员示范带领村民自觉美化道路两旁、房前屋后、庭院内外、水体周边环境,共同建设红色美丽家园。

息烽县猫洞村。

实施“产业培育”行动,打造“红色经济”。依托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休闲观光、红色文创、研学教育等特色产业,推动红色资源、红色文化与生态资源优势等相结合,充分盘活试点村集体资源资产,全面完善红色旅游接待、讲解、美食、住宿等旅游服务。将3个试点村纳入国企结对帮扶财政扶持集体经济试点村范围,发挥企业在市场、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帮助试点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并根据试点村产业发展需要,明确每村选派农技专家和经营管理人才不少于1名、每个试点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不少于20万元。同时,鼓励支持国有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有能力的村“两委”成员和农村党员领办创办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的党员带头返乡创业,积极从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支持,全力推动试点村乡村规划、乡村营造、产业发展、生态建设。(中共贵阳市委党史学习教育办公室供稿供图)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19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