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好“铁饭碗”抓牢粮食生产
盛夏时节,在石硐镇猕猴桃种植基地,连绵成片的猕猴桃长势喜人;流长镇甘溪村的蔬菜基地瓜果飘香……丰收的喜悦洒满息烽的乡间田野。
石硐镇大洪村猕猴桃
“看长势,今年又是丰收年。”蔬菜基地负责人鲁平说,目前基地种植蔬菜都是用农机耕作,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有效提升了经济效益。今年,息烽县制定了《息烽县年粮食生产工作方案》,全面摸清撂荒地的承包户、位置、面积、类型等信息,对撂荒地建档立卡,建立台账,落实包保责任,并根据撂荒地的地力条件,按照宜粮则粮、宜特则特,优先用于粮食生产,以保护土地资源来稳定粮食播面。与此同时,息烽县通过线上线结合向全县农户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农技知识普及、极端天气预警等培训,督促经营主体带动农户完成全年粮油、蔬菜、水果、食用菌等作物适时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控,促进作物高质量生长。截至目前,全县已粮食播种面积19.3万亩,占市级目标任务的%。挖掘“土特产”支持集约发展
息烽县积极培育农业特色产业连片发展,引导农业企业、种植大户规模流转农户土地,发展集约经营。全县已培育省级农投企业6个、省级家庭农场14个、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个。
建成连片基地。今年,息烽县围绕葡萄、吊瓜、刺梨、猕猴桃、李子等重点优势单品,完成规模化种植1.9万亩,建成贵州猪壮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年出栏头生猪养殖场,发展稻田综合种养殖余亩。预计年底水果产量达9万吨,茶叶产量80吨,生猪出栏8万头,出栏生态家禽万羽,水产品产量达吨。
流长葡萄
孕育特色精品。该县加大“两品一标”培育力度,目前,已获得绿色食品认证3家,地理标志产品2个,正在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个。形成了以“三友吊瓜”为品牌带动的吊瓜、核桃等休闲产品集群,以阳朗辣子鸡为品牌带动的辣子鸡系列、油辣椒系列、豆制品系列、腊制品系列等风味产品集群,以及红岩葡萄酒为品牌带动的葡萄酒等酒类产品集群。运用“新技艺”助力“量”“质”齐升4月中旬,西山镇鹿窝村猕猴桃基地开展植保无人机防控喷洒作业,农技人员10分钟就完成了10余亩猕猴桃的防控喷洒作业,整个过程快捷高效。“以前全靠人工管护,不仅速度慢,还无法保证用药安全,现在高科技就是好!”鹿窝村猕猴桃基地管护人员感叹道。据统计,息烽县拥有各类农业机械台,农机专业合作社3家,全县农机总动力已达24.42万千瓦。为强化机械“武装”,息烽县持续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石硐镇蔬菜保供基地
今年,息烽县将建设灌溉沟渠米、蓄水池35口、泵站2座、引水管米、管道埋设米、田间排水管米,并开展土地综合整治扩建(旱改水)项目.49亩,目前已完成总体工程形象进度90%。息烽县还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水平稳步向前,建立物联网农业示范基地,为种养殖提供后台管理功能、异常预警管理、信息推送、前端展示和大数据分析应用。积极探索“大数据+农业”,搭建了息烽县益农信息服务平台,建成益农信息社个,为全县农户提供电子商务、培训体验等服务,实现村村有网页。用好改革法宝让资源“活”起来“为加快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就必须要深化改革,让农业资源聚起来、资本转起来。”息烽县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周代敏说。鹿窝镇老窝村枇杷种植基地
今年,息烽县稳步推进全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先行试点工作。目前,全县签订了农户延包协议书户,占全县已确权登记颁证农户数的71%。持续推进“三变”改革。全县投入财政资金1.19亿元,在个村开展农村“三变”改革工作,建立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个,入股土地面积14.01万亩,入股经营主体个,撬动社会资本5.26亿元,农民变股东4.45万户14.89万人,实现收益.98万元。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在完成全县个村基本情况调研、基础信息调查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利用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建立农村宅基地流转机制、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发展乡村产业的新途径。不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县完成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6.67万户22.24万人,占农户数的%;组建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个,占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清查核实村集体账面资产总额4.59亿元,资产总额4.59亿元。融媒记者:成婵
编辑:安恒编审:王忠平三审:文皓签发:魏忠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