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熙勇,男,年出生,中共党员,今年已是杨熙勇在息烽县人民法院从事审判工作的第23个年头。期间,从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到审判业务骨干,从普通干警到主持法庭工作,从农村小伙到乡村法官,角色和岗位的转换让他实现了一次次的蜕变。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法官,他生活中朴素节俭、清正廉洁,坚守原则底线;工作中严谨务实,严于律己,办好每一起案件。因执行工作突出被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评为年切实解决执行难工作先进个人,多次获评院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
☆扎根法庭9年,塑造出朴实的乡村法官☆
自年起,他先后调入养龙司人民法庭、流长人民法庭工作,这一干就是九年。作为一个从农家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乡村法官,他深知乡亲们的脾气习性。在化解矛盾纠纷时总是笑眯着眼睛,和风细雨般地对待乡亲们,和他们坐炕头、蹲田地,以就地拉家常式的调解方式,使乡亲们乐于接受法律观点,如同细雨润物,使许多原本情绪对立、僵持的争执双方在他的耐心劝导下握手言和。
年在主持流长人民法庭工作期间,一辆载满砂石的货车行经法庭辖区发生侧翻,压塌了本地一村民厨房,双方矛盾因赔偿问题意见不一致迟迟未能得到解决。司机迫于无奈通过本地村民提供的电话,联系到了他,他闻讯后立即联系当地综治办、村委员会工作人员,一同赶到事故现场。
经过长达5个小时的不懈努力,双方终于达成调解协议,肇事方当即给付了赔偿款,房主放车让行,该纠纷未进入诉讼阶段便圆满地划上了句号。
在审判中,为了快结案,结好案,他白天开庭、调解,晚上写判决、查资料;他不计雨雪、不分早晚,到老百姓的家中乃至田间地头送达;群众诉讼不便,他就到老百姓的家中开庭,巡回审判,方便群众诉讼,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他是一名值得信赖的乡村法官。
☆历经多岗位锻炼,蜕变成审判业务骨干☆
在息烽法院工作的23年里,杨熙勇服从组织安排,先后在人民法庭、立案庭、刑事审判庭、执行局等部门工作,在每一个新岗位上,他都始终发扬着“老黄牛”精神,边工作边学习、边实践边摸索、边锻炼边总结,日积月累的知识更新和多岗位的实践磨炼让他逐渐蜕变成为审判业务“多面手”。
年,调入立案庭主持工作后,他带领全庭同志以“服务一流、管理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为目标,不断深化认识、改进工作作风,以确保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弘扬司法文明,努力擦亮了人民法院司法的“第一窗口”。工作期间,他结合基层法院工作实际,牵头制定了《息烽县人民法院关于立案审查制变立案登记制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息烽县人民法院关于网上立案暂行规定》等制度机制,为业务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年下半年,他调入刑事审判庭工作后,严把案件审查关,既充分发挥刑罚的威慑力,防止重罪轻判,使罪犯受到应有的惩罚;又正确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不偏不倚,不枉不纵。在年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刑事案件成为重点整顿内容,他办理的刑事案件经过审查,无一错案。办理的四起暂予监外执行案件无瑕疵,真正把每一件案件都办成了铁案。
年,他调入执行局工作后,办理案件时留意被执行人的行踪、住所和财产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坚持在办案过程中多做当事人思想工作,耐心地向当事人宣传法律规定,寓教于执,并针对案件的具体情况,找出依据,说明利害关系,促使被执行人自动和解。案件进入执行阶段,他积极引导当事人克服不良诉讼心理,化解矛盾,努力做到申请人和被执行人双方都满意。
☆法治巍巍如泰山,竹杖芒鞋初心于怀☆
20多年来,他在审判、执行工作中始终坚持用良心秉公办案,用爱心化解矛盾,用诚心消除恩怨,用青春和行动诠释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基本内涵。为了尽快兑现胜诉当事人的权益,杨熙勇总是不分工作日还是休息日地忙碌着,即便是在疾病伤痛中,依然坚持完成繁重的办案任务。
年初,他在办理十多名工人向本县招商引进的一家公司讨要工资的案件时,公司除办公设备外无财产可供执行,他便与公司负责人多次沟通。即使患上了感冒身体不适,他依然带病坚持工作,积极与涉案各方沟通协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经过不懈努力,工人们终于拿到了血汗钱。事后工人代表送来锦旗表示感谢,他却认为这是一名基层法官应尽的职责,毫无功绩可言,自己只想努力成为一名人民满意的好法官。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只是默默无闻的奉献。尽管审判、执行道路峥嵘坎坷,也不能阻挡他为之拼搏、奋斗的脚步。面向未来,杨熙勇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时刻保持政治忠诚,以宪法法律为准绳,不断提高司法能力和水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公正司法、司法为民。”
☆供稿:执行局☆
往期推荐
原标题:《杨熙勇:朴实又值得信赖的乡村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