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会上,戴笠盯着沈醉妻子不放,此后沈醉不

那是我太太

夜幕缓缓落下,华美的灯饰纷纷亮起,宽阔的舞池中几对男女在乐队的配合下翩翩起舞。舞池之外,身着国民党军装的宾客们纷纷主动向一名中年男人和一名二十多岁的青年敬礼、打招呼,两人也都微笑着一一回礼。

那名中年人大约四十多岁,身着一身便装,众人对他的态度证明他并非凡人。他身后的那名青年二三十岁,对他前面那位与父亲年纪相仿的长辈毕恭毕敬,他肩上的一颗星军衔却在提醒人们,他是一名少将。

这里是抗日作战后方的重庆,酒会是国民党军统举办的“四一”纪念酒会,那名中年人,就是国民党军统创始人、人人闻之色变的戴笠,他身后的那名年轻人,就是军统局中以年龄小资格老著称的总务处少将处长沈醉。

此时的戴笠对周围人们的殷勤似乎并不在意,他的眼神徘徊在不远处一群官太太们中间。

“叔逸啊,那位穿浅色旗袍的夫人,是谁啊?”

沈醉,也就是戴笠口中的“叔逸”,顺戴笠的眼光看过去,脸色突然变得沉重起来,原先略微前倾的腰也变得直挺。

“那是我太太。”

“哦?”戴笠用异样眼光打量沈醉后,“呵呵,很好,很好”,拍了拍沈醉的肩膀,就与别人交谈去了。

看着戴笠的背影,沈醉却心事重重。

沈醉为什么会因为上司的一句话就态度大变呢?

因为沈醉对他这位上司戴笠,实在是太了解了。

阴差阳错入军统

沈醉,字叔逸,出生在湖南湘潭的地主之家。年少习武、颇有一身侠气的他深受北伐革命战争的鼓舞,经常带同学回到家中,对自己的地主父亲高喊“打倒土豪劣绅”等口号,把他的父亲气得半死。

年“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的反日情绪高涨,沈醉也义愤填膺地跟随同学们上街游行,被赶来镇压的军警打伤后遭到学校开除。第二年,一心要投身革命的沈醉只身来到上海,投奔他心目中的革命偶像——姐夫余乐醒。

余乐醒早年在法国留学时接触革命思想,很早就加入了共产党,在少年的沈醉心中,大自己10岁的姐夫就是自己革命的榜样。而此时的余乐醒却已经脱党,转而投靠戴笠,被刚刚成立不久的复兴社吸收,成为了复兴社特务处上海特区的区长。

就这样,一腔革命报国热血的沈醉在姐夫的安排下,阴差阳错成为了复兴社的一名负责传递信件的交通联络员,也就是在这一年,沈醉被安排到杭州警官学校送信,第一次见到了戴笠。

在那之前,沈醉的耳朵里装得满满的都是有关戴笠非常可怕的传说,沈醉的心里不免有些紧张,直到见到了戴笠后,他如同找到了自己新的方向。

戴笠并没有传说中那般凶神恶煞,在阅读完信件后,和颜悦色地和沈醉聊起了家常。

“年轻人,你在上海的工作很不错,我也听说了你参加抗日游行的一些事,其实我跟你一样,都是因为革命被学校给赶出来的。你很幸运,能在这个年纪加入到我们这个最先进的革命团体,能做革命的先锋,又能保革命的安全,这是个很神圣的工作……”

在这位和父亲年龄相仿的领导人“谆谆教导”下,涉世未深的沈醉听得如痴如醉,完全被眼前的这位戴老板吸引住了。他不知道,这位“戴老板”为什么会对自己这样重视,不过既然得一知音,必将报以桃李。

在沈醉的“努力工作”下,19岁的沈醉被破格提拔为上海法租界情报组组长。从此以后沈醉对戴老板唯命是从,在戴笠的“言传身教”下,沈醉把自己的枪口指向了那些自己曾经最佩服的人,绑架、暗杀,沈醉屡屡得手,为戴笠“屡立奇功”。当初的那个心向革命的莽撞少年,已经成为戴笠身边不可缺少的得力干将。

双手沾血的沈醉至此仕途也平步青云,先后担任行动组组长、稽查处处长等职务,最近更是成为最年轻的军统局总务处少将处长。

经过十多年的接触,沈醉对戴老板的认识也更加深刻。

戴笠出身浙江没落世家,虽然自幼聪敏,但嫖赌成性,并且因为偷窃,而不是对沈醉所说的因为革命被学校开除。在戴笠混迹青帮一阵后,转投黄埔军校,成为蒋介石的勤务兵。在北伐和中山舰事件时,戴笠通过自己的人脉为蒋介石提供了大量的消息资源,也逐步成为蒋介石政权下特务机构的首席人物,掌握当时全国大半的特务力量。

戴笠为人机敏,善于观察和笼络人心,只要是对他有利的,不论是国民党内的元老派,还是各界军政大员、金融界巨头,或上海流氓等,都有他的朋友;同时戴笠又心狠手辣,敢于违背他意愿的,轻则丢官罢免,重则失踪或被暗杀,即便是军统内部,也都对戴笠的“家规”十分忌惮。

对蒋介石来说,戴笠治理下的军统,是十分有力的特务组织,是他的大管家;对戴笠的军统来说,沈醉的总务处,就是他的大管家。

军统成立之初,由于内部干部构成的原因,造成了许多管理上的问题。急于通过特务机构来表现自己重要性的戴笠,使出雷霆手段,枪毙、关押了许多不服从自己的部门骨干,从而培养了一批自己的心腹,像沈醉这样初出茅庐又急于立功的莽撞青年,思想单纯又容易控制,自然就成为了戴笠拉拢的首要目标。

令戴笠欣慰的是,沈醉并没有让他失望,年轻、有本事、有魄力,很快成为与周养浩、徐远举、陈恭澍(shù)等人成为人人为之色变的军统刺客,继而成为自己的大管家。戴笠曾经对沈醉说:“你和我儿子的年纪同岁,如果他像你这般出息就好喽,你日后必定有大出息。”

戴笠号称有“五爱”,“爱好车、爱豪宅、爱钱、爱女色”,这其中最爱者,那就是女色。

戴笠几乎对女人都有兴趣,无论对方是什么背景,只要是他看上的就一定千方百计要得到。用戴笠的话说,“我生者不可,生我者不可,其余者无不可”。

从建立军统特训班时,戴笠就没有停止过到女特务中寻找目标,只要样貌说得过去,就有机会得到戴老板的“特殊照顾”。如果哄得戴老板的欢心,自然好处多多,如果得罪了他,那苦头自然多多。

戴笠每次出行,身边常带赵霭兰和叶霞翟这两位美貌动人的特勤人员,名为秘书,实则情人。这两人最后因为戴笠另有新欢而得到解脱,赵霭兰嫁给了国民党中将魏大铭,叶霞翟则嫁给了胡宗南。

曾有一位女特务叫周志英,在成为戴笠的情人后却“不安本分”地跑去找戴笠逼婚,戴笠一气之下将她送进息烽集中营,以致后来周志英精神失常,整日疯疯癫癫。

对下属的老婆,戴笠也从不放过,用哄骗、威逼甚至强占等手段霸占下属妻子,下属也多是敢怒不敢言。

而今天在酒会上,他盯上了沈醉的太太。

不再抛头露面

沈醉的太太叫粟燕萍,是沈醉的第二任妻子。

沈醉的第一任妻子,是一位深受“五四”思想熏陶的进步文艺青年,化名白云在进步报刊发表大量文章,沈醉化名陈仓与白云相识后便坠入爱河。尽管双方家庭并不祝福他们的爱情,包括戴笠知道后也多次警告沈醉“白云思想太激进,非常不可靠”,双方还是同居在一起,并且生下一个男孩。抗日战争爆发后,白云执意前往延安,双方在信仰和立场上发生了分歧,最终选择分开。

白云在到达延安后,改名莫耶,发表了代表作品《延安颂》。戴笠得知后,直接勒令沈醉与其中断书信来往。沈醉只得将他们的儿子送去一名姓苏的家庭寄养。而莫耶一直不知道,自己曾经的丈夫就是国民党大名鼎鼎的沈醉。

沈醉在结束与白云的恋情后,也曾一度感情低迷。一次,他在特务培训班的游泳课上,救起了一名溺水学员,她就是粟燕萍。在水中紧紧相拥并没有影响爱情火苗的迸发,很快,端庄秀丽的粟燕萍和年轻有为的沈醉恋爱了。

尽管戴笠大肆玩弄女性,但是却严禁军统内部师生、学生之间谈恋爱。即便是沈醉再三恳求,戴笠也没有允许他们结婚,最后在姐夫余乐醒帮助下,又请出沈醉母亲帮忙,谎称沈醉和粟燕萍早就订了娃娃亲,戴笠这才勉强同意。

沈醉虽然身为军统高层人物,但是洁身自好,并没有沾染上官场“烟酒色打牌”等恶习,粟燕萍更是辞去了特务工作,在家相夫教子,做起了全职太太,夫妻二人琴瑟和谐、恩爱有加。

自从戴笠在酒会上打听过粟燕萍后,沈醉就生怕戴笠会打自己太太的主意,又不方便对太太明说,只能尽量不让粟燕萍参加军统宴会,可事与愿违,戴笠的一句话,让沈醉着实为难。

这一年的圣诞宴会,戴笠提出“要家属共同参加”,有了前车之鉴的沈醉不由得心生疑虑,又不敢违抗戴笠的要求,只得再三嘱咐粟燕萍,自己当天值班,要粟燕萍千万穿得要低调、朴素,千万不能引起别人注意。

粟燕萍却没能理解丈夫的苦衷,宴会当天偏偏穿了一件醒目的礼服赴宴。

沈醉不放心粟燕萍,赶到宴会见到粟燕萍后大吃一惊,连忙把粟燕萍拽回家,之后两人自然是大吵一架。

粟燕萍身为特务出身,对一些事情自然特别敏感,加上戴笠人人皆知的喜好,她很快就明白了丈夫的用意。

此后两人处处提防,沈醉在公共场合也不带粟燕萍出席,一直到年。

年3月17日,戴笠乘坐的飞机在岱山失事。名震天下的特务之王,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当戴笠遇难的消息传出来后,各界哗然,军统内部一片大乱,沈醉的心情更是悲喜交加,悲的是戴笠毕竟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喜的是不用再担心自己太太会有危险。

不过,群龙无首的军统内部并没有对戴笠的死有过多的悲伤,他们马上就展开了对戴笠曾经坐过那把交椅的争夺。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沈醉帮助毛人凤挤走了郑介民,取得了局长的位置,却不曾想,换来的是对自己的一纸调令。

原来,毛人凤也有和戴笠同样爱好:女色。不过毛人凤的爱好是逛妓院,还偏巧被从门口路过的沈醉撞个正着。

毛人凤心胸狭窄,能忍且狠。有人给戴笠起动物绰号是“狗”,给郑介民起绰号是“猪”,给毛人凤的绰号则是“龟”。

毛人凤对资格要老于自己的沈醉早就心生芥蒂,自己丑事被撞到后,更怕沈醉以这事为把柄影响自己的位置,于是先下手为强,将沈醉调到云南出任保密局站长。

再见却已白头

此时的云南,是蒋介石手里仅存的几块领地之一。为了防止共产党策反和国民党爱国将领投诚,蒋介石派遣了大量特务力量紧盯云南。沈醉在此时调往云南,就是负责具体行动,尤其是盯紧云南省主席卢汉。

十几年官场一路走来,沈醉自然知道,自己现在的处境无疑会成为国民党的炮灰。为了家人安全,他派人将粟燕萍和一子五女一家老小送往了香港,自己则留守云南。

面对人民解放军强大攻势,国民党部队的溃败一发不可收拾,沈醉也下定决心,同卢汉一同起义投诚。在《云南日报》年12月11日头版上,沈醉发布了命令云南全体特务人员缴械投降的命令。

原本以为起义投诚就可以很快和家人团聚的沈醉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没有被当作起义将领对待,而是被当作战俘关进监狱,这一关就是11年。

年,通过对沈醉的考察,以及沈醉在狱中对国民党战犯检举揭发等立功表现,政府决定将沈醉特赦释放,并且安排沈醉同杜聿明、溥仪、溥杰等人担任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专员。

重获自由的沈醉迫不及待给粟燕萍邮寄出了自己压抑多年的思念,然而发出多封信件都没有丝毫回信,于是他遍托关系,多方寻找粟燕萍和孩子们,不料,等来的却是如雷轰顶的消息。

由于沈醉音讯全无,粟燕萍带着6个孩子在香港很快就花光了积蓄,为求生存,粟燕萍让哥哥带两个女儿回到湖南,谁知没有多久哥哥和大女儿就都病逝,剩下小女儿沈美娟在外祖母身边生活。

粟燕萍带着孩子艰难度日的时候,台湾传来消息“沈醉已经殉国”,并且在台湾“忠烈祠”安放牌位。得知消息的粟燕萍心如死灰,无奈选择再嫁,和一名国民党前团长组成家庭,一起办起了农场。

苦等11年的爱人,等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沈醉在自传《我这三十年》中写道:读完信后我坚持不住了,爱妻别抱,我的心上像被人插了一把尖刀!

面对既成的事实,沈醉只能选择接受,在湖南的女儿成了沈醉唯一寄托。当沈醉出现在沈美娟面前的时候,她实在不能把眼前这个黑瘦佝偻的老人和自己记忆里那个白净精神的父亲联系在一起。然而当梦里曾经出现过无数次的那双大手搂住自己肩膀的时候,沈美娟的眼泪再也控制不住,连同那句久违了的“爸”一同迸发出来。

有了女儿陪伴和双方持续书信往来,沈醉也逐渐释怀了,毕竟粟燕萍也有了自己的生活,自己也该有自己的生活。

在组织关怀下,沈醉与护士杜雪洁结为夫妻,带着沈美娟一同继续生活,直到沈美娟结婚生子,又将孩子留在老人身边,沈醉的晚年生活格外和谐。

年,经有关部门调查,恢复了沈醉起义将领身份,享受国家副部级待遇。同年,女儿沈美娟也拿到了香港特别探视权。

年,两位离散32年的老人,在香港再次见面。

再次见面并没有想象中那般激烈,两位鬓发霜白的老人只是紧紧握住对方颤抖的双手,久久凝视对方。

“对不起,我没有尽到丈夫和父亲的责任,没有照顾好你和儿女们……”

“过去的事不提了好吧,我们以后做朋友吧,保持友好往来好吗?”

沈醉摇了摇头,“不,不做好朋友,我们两家就合做一家人”。

两家人紧紧地抱在一起,老泪横流。

年,沈醉在杜雪洁和沈美娟陪伴下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他曾是一腔热血的革命青年,却走上与人民为敌的道路;他曾是军统戴笠手下王牌杀手,却在大是大非前选择弃暗投明。旧社会让他身居高位却如履薄冰,新社会让他接受改造晚年得享安宁。

“别信神,也别信鬼,要信人,包括我这个被共产党改造过的人。”——沈醉

参考资料:

《我这三十年》——沈醉

《我的特务生涯》——沈醉

《魔窟生涯》——沈醉

《我的父亲沈醉》——沈美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37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