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新四化蹲点采访高糖预警息烽红岩葡

北京中科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schedule/

秋天的第一串葡萄,你吃了吗?

息烽红岩村的葡萄,令人念念不忘。

8月下旬一个阵雨的午后,记者来到贵阳市息烽县小寨坝镇红岩村。进村路的两旁,连绵不断的葡萄架一眼望不到尽头。

走入葡萄园中,果香扑鼻而来。吸收了阳光和雨露的葡萄如宝石般晶莹剔透,顺着葡萄流下的雨滴透着蜜糖般的颜色。

随手摘下一颗葡萄,放入嘴中,一口咬下。

“mi”甜!!!

葡萄熟了“颜值”超高

每年的7至9月初,是红岩村水晶葡萄上市的季节。

作为息烽县特色农产品,红岩葡萄拥有无公害食品的标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有“红壤碧珠”的美称。

近年来,以创建田园综合体为契机,红岩村种植千亩水晶葡萄,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年的余元,增长到年的元,并辐射带动相邻的大寨、潮水等村、西山、流长等乡镇连片发展。

无心插“藤”枝蔓成荫

爬上红岩村口的山峰,向下望去,只见星星点点的白色小楼与蜿蜒的游廊,点缀在延绵的葡萄园中,村景如画。

如今,生长在红岩村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的累累葡萄园,都要从两枝葡萄藤说起。

时间回溯到年。

红岩村村民曾庆斌从思南带了3株水晶葡萄枝条回家,试种在自家的庭院里。

“没想到,红岩村的土壤环境、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葡萄的生长。我带回的葡萄枝条里,有两枝不仅成活了,结出的果实甜如蜜糖。”站在亭亭如盖的葡萄树下,76岁的曾庆斌娓娓道来。

无心插柳柳成荫。曾庆斌无偿将水晶葡萄枝条分送给邻居及周边村寨村民。

20世纪90年代,随着村里交通条件的改善,红岩村民试着将种出的葡萄销往周边及县城,一炮打响。

红岩葡萄有了名气,也带来了收入。看到葡萄产业前景可期,红岩村民组织成立了葡萄种植协会、葡萄种植合作社,发展标准化、绿色种植,并带动附近3个乡镇,20多个村的葡萄产业发展。

“葡萄产业让我们这个地方早早就摘下一类贫困村的帽子。”红岩村党支部书记穆元举说。

年起,在息烽县工信局的支持下,红岩村建立起息烽葡萄农业科技示范园余亩,推广种植技术,建成育苗基地、干白葡萄酒酿造基地等,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如今,被葡萄吸引而来的,不仅有重庆、湖南等地的果商,越来越多的游客也来到红岩体验采摘、休闲娱乐。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在曾庆斌的庭院中,两株49岁“高龄”的“葡萄王”“葡萄后”在主人的精心呵护下,依然苍翠挺拔,硕果累累,展示着旺盛的生命力。

果实累累生活如蜜

“在我们这里,红岩葡萄名气还是很大的。我嫁到红岩前就吃过红岩葡萄了,特别甜!”

红岩村村民陈永秀为游客秤着葡萄,笑容也如葡萄般甜蜜。

陈永秀家的葡萄园就在进村路旁,能干的她在园子边摆起了卖葡萄小摊,游客现买现摘,新鲜得很。

“我家从老一辈开始就一直种葡萄,只是面积没有现在这么大。”陈永秀说,这片葡萄园是5年前扩大种植面积时发展起来的。“主要就是看中地理位置好,一到葡萄节,游客那叫一个多,早上8点车就进不了村了。”

陈永秀口中的葡萄节,说的是村里已经举办了十三届的红岩葡萄沟乡村避暑旅游节,在持续半个多月的活动里,每天都车水马龙,游客涌入村中采葡萄、吃农家饭、看演出。

现在,陈永秀夫妻一共经营着十多亩葡萄园,每亩能结葡萄至斤,除了向果商和游客销售,陈永秀还在抖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4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