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是迄今为止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最大、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最好的五年,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0月21日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介绍“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关情况时强调。”
这五年,贵阳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不断汇聚高质量发展资源要素,交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贵阳答卷”。
年,贵阳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3%,贵阳市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PM2.5等六项大气污染物浓度低于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天、优良率为98.1%;贵阳市16个地表水国、省控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为%。
贵阳市民更直观的感受到,这五年,天更蓝了,水更清了。
那么,这些变化是怎么来的呢?
环境治理下“狠劲“生态保护出实招
近年来,贵阳市委先后出台《中共贵阳市委关于大生态战略贵阳行动的实施意见》、《中共贵阳市委关于大力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等重要文件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出台《贵阳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问责实施办法》强化“生态约束”;制定《金钟河流域水环境质量考核暨奖惩办法》、《贵阳市南明河流域断面考核及奖惩办法》实行生态补偿。
为了从法治层面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贵阳市相继修订及制定了《贵阳市生态公益林补偿办法》、《贵阳市大气污染防治办法》、《贵阳市绿化条例》、《贵阳市湿地公园保护管理规定》等一系列地方法规。同时,生态保护“两庭三局”司法体系持续发力,建成“贵阳政法大数据办案系统”,构建“非对抗环境社会治理模式”,支持和鼓励市民、律师、社会团体积极参与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截止年底,立案查处生态环境行政处罚案件件,处罚金额1.4亿元,有力保护了“绿水青山”。
绿色发展下“硬功”做好生态“加减法“
近年来,贵阳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像珍爱生命一样珍爱生态环境,加强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持续不断做好生态保护“加法”和环境污染“减法”。
生态安全屏障越筑越牢。
为打造绿色生活空间,贵阳大力实施“百山千园”建设,加强城市山体生态修复治理。实施森林抚育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确保森林覆盖率每年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仅年,贵阳就完成植树造林16.99万亩,山体治理亩。
年,贵阳新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山体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五位一体”的各类公园达到个,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升到13.4平方米,逐渐形成“布局均衡、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贴近生活、服务群众”的公园绿地体系。
水生态环境越来越优。
贵阳持续开展水源地保护、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屏障保护修复、劣五类河流治理等攻坚行动。年,贵阳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通过验收。为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贵阳因地制宜建设分散式、地埋式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截至年底,全市35个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21万立方米,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
年,贵阳市制定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工作方案》,以“控源截污”为核心,对全市29处黑臭水体展开治理工作,目前已全部完成治理,其中27处被国家认定为“长治久清”。
今年以来,贵阳市全面完成入河排污口现场排查,建立贵阳乌江段入河排污口初步名录。城市涵养水资源能力不断提高。
城市“气质”越来越佳。年,贵阳市大气办和南明区政府向贵州圣益建筑物拆除工程有限公司开出20元的罚单,这是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以来,贵阳市开出的首张建筑工地扬尘污染罚单,也是贵阳市重拳整治扬尘污染的开始。
近年来,贵阳市着力从控燃煤、搬企业、防扬尘、治尾气、抓油烟等方面精准发力、铁腕治污,提升环境空气质量。
推进扬尘污染整治。全市重点建筑工地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安装率达%,建筑渣土运输车辆密闭率达%。目前,贵阳市渣土行业协会已引导企业引进余辆新型绿色环保渣运车。
着力整治车辆尾气。全面供应符合国Ⅵ标准车用汽柴油实现“三油并轨”,油气回收设施稳定运行率达到97%以上;发放第一批辆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号牌,划定禁止使用区域扎实推进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整治。
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的过程中,贵阳不仅全面做足“加法”,更在极力做好“减法”——
持续淘汰燃煤小锅炉。年,对云岩区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息烽县贵州太和制药有限公司息烽制药厂、修文县国药集团同济堂(贵州)制药有限公司(修文厂)、修文县贵州贵酒有限责任公司、开阳县贵州开阳青利天盟化工有限公司的5台共90蒸吨燃煤锅炉进行了淘汰。
处理过剩行业在建项目。依法对贵州博鑫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贵阳市花溪区燕楼乡长冲煤矿、花溪区燕楼乡兴达煤矿、贵州鑫悦煤炭有限公司息烽县永靖镇山王煤矿等过剩行业在建项目进行关停。
整合矿产资源开发。通过治理整顿,截至今年1月,全市煤矿从个减少到28个,磷矿矿山从42个减少到23个,铝土矿矿山从88个减少到52个,砂石矿山从个减少到98个。
绿色理念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走前列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是中国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高端峰会。而贵阳,作为生态文明国际论坛的举办地,不仅是发出中国声音,传播绿色理念的国际平台,更应该成为生态文明的实践者与引领者。
开展文明志愿服务。贵阳市吸纳3万余名生态文明志愿者,组织持续开展“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绿色清明·文明祭祀”、“除陋习·树新风”、“保护母亲河”等生态文明志愿服务活动。
生态文明理念入脑入心。近年来,贵阳市持续开展生态文明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创建活动,低碳绿色生活生产方式深入人心。同时,在“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贵州生态日”“全国低碳日”等特殊时间点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活动,推动市民群众形成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生态招牌越来越响。作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贵阳不仅仅满足于生态文明建设“常规路”,还要持续“奔高标”。
贵阳同步开展区(市、县)试点示范创建,乌当区成为全国“绿水金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观山湖区、花溪区获批全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让贵阳市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如今,踏上新征程的贵阳已将绿色发展转化为前进路上的强大动力,继续以高标准、高质量、高品质建设更高水平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档升级,不断满足全市人民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把生态效益更多、更好地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让绿色成为永续发展的亮丽底色。奋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爽爽贵阳新未来。
文/何莹莹
来源:生态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