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以来,贵阳贵安全面落实党中央、省、市决策部署,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加强统筹调度,强化工作措施,聚焦产业发展,投入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衔接资金2.3亿元,全力推进个产业发展帮扶项目建设,促进户脱贫户及监测户(以下简称帮扶对象)共人次稳定增收,夯实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实基础。
加大到户项目扶持,促进帮扶对象稳定增收。紧紧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发挥企业、合作社辐射带头作用,广泛运用订单农业、反租倒包等多种产业带动模式,加强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与脱贫户在农业生产环节的紧密连接,提升脱贫户自主发展产业的能力和意愿。立足农村群众居住情况实际,针对帮扶对象呈“插花式”、居住分散等情况,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按脱贫群众发展意愿,投入衔接资金0.31亿元,安排个到户类产业项目,“一户一法”发展生猪、肉牛、蔬菜等产业,“一户一策”给予产业到户扶持,着力解决脱贫群众因疫情难以就业务工问题,确保脱贫群众稳定增收。
加强经营主体带动,发挥项目利益联结效益。加大衔接资金对经营主体的投入力度,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帮扶对象”“合作社+帮扶对象”“大户带帮扶对象”等组织模式,促进农村产业体系提质增效,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全面参与产业链各环节。投入衔接资金1.56亿元,安排92个经营类产业项目,引导产业向主产区、坝区、生产加工园区、物流节点汇聚,推动产业集群化,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优势,助推重点产业发展。同时,借力大产业发展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村集体、帮扶对象之间采取股份合作、债权投资、资产运营等多种方式紧密合作,构建多层次利益联结机制,增加农业产业就业岗位,推进项目联结差异化分配。
借力农村改革成果,深化衔接资金使用成效。紧紧围绕农村“三变”改革,以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组织为重点,不断创新和发展衔接资金投入方式,完善收益分配体系,有效撬动各方资本投入产业帮扶,切实壮大村集体经济。经统计,现已投入衔接资金1.19亿元到企业和合作社,安排项目63个,有效推进农村经营性改革和壮大村集体经济。息烽县积极运用“六股分红”模式,探索衔接资金投入农村土地经营改革助推产业发展相关措施,着力完善农户承包土地租改股、财政衔接资金量化入股等方式,优化产业联结机制,夯实项目带动政策基础,不断提高衔接资金使用成效。
强化产销工作衔接,推进扶贫产品市场流通。充分利用省会城市大市场、大流通的有利条件,成立扶贫农产品销售专馆、专区、专柜,扎实开展农产品“五进”,大力帮助帮扶对象销售农产品。建立市场带动机制,积极开展“农超对接”“农贸对接”,支持扶贫农产品进超市、进市场。搭建扶贫产品产销对接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与物流、农产品经销等企业的合作推进扶贫农产品融入大市场流通。截至6月底,批发端依托贵阳农产品物流园、地利农产品物流园等一级农产品批发市场销售本省农产品达40.6万吨,销售收入51.1亿元;零售端依托公益性惠民生鲜超市和社会化连锁超市销售本省农产品共10.7万吨,销售收入18.2亿元。(贵阳市人民政府网、贵阳市农业农村局扶贫项目开发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