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天还没亮,63岁的郑发明便沿着崎岖的山路进山巡查,一趟下来要走10多公里,这一干就是44年。经过他的精心看守呵护,山林变得更加茂密了。
郑发明是息烽县温泉镇天台村人,年开始当上护林员,管护的是息烽县温泉镇兴隆、天台、尹庵3个村的山林,面积达多亩。这些年巡查下来,3个村的每个山头、草木都清晰地印刻在他的脑海中。
每年10月到次年4月,是郑发明最忙的时候。“特别到了春节、清明节,人们会采用烧香纸烛、燃放鞭炮烟花等不文明方式祭祖,是防火的警戒期。”郑发明说。
位于天台村的天台丛林总面积达.8公顷,是国有林场。郑发明回忆,上世纪60至80年代,天台丛林附近有几个生产队,为了春耕生产,常年在天台丛林里铲灰积肥,小树苗遭到严重破坏,所剩大树寥寥无几。之后,他一边护林,一边义务植树造林20余亩,天台丛林如今树木茂密,各种飞禽走兽的种类也大大增多,是息烽县温泉镇的八大景之一。
小树长成林,偷砍盗伐随之而来。“年以前,偏远的村寨交通不便、经济落后,部分村民生活贫困,经常偷偷跑到山上砍树卖木材,或是用来烧柴做饭。”郑发明说,对此,他经常半夜三更还在巡逻。
郑发明介绍,进山的路都是土坡,上面有厚厚的松针特别容易打滑,而且很多地方根本没有路,有时还会遇上毒蛇、毒虫,巡山时得分外注意。“所以我每次进山都会带着两件宝贝——铁锄和镰刀。”郑发明说,就算是这样,每次回到家仍会发现被树枝刮得满身伤痕。
每天巡山几十里,郑发明一个月就走坏一双鞋,44年的坚守,穿破几百双鞋。
尽管工作兢兢业业,但郑发明的工资对于家里的日常开销来说显得捉襟见肘。妻子曾多次劝他到公司上班,但他却说:“我是大山的‘儿子’,我不看管山林谁来看管。”
每当有人问郑发明:“老郑,您都已经这个年纪,还在护林,不累吗?”郑发明都会笑着说:“我已经护林几十年了,虽然体力不如从前,但只要看到这郁郁葱葱的树林,听到森林里的鸟叫声,闻到山间的野花香,我就觉得自己活得充实,活得很值。我还要继续看护好这些山林。”
44年的护林坚守,郑发明从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变成两鬓斑白的老人,把一生都献给美丽乡村的青山,献给美丽中国的“绿洲”。
年9月,中国好人榜公布,郑发明入选“敬业奉献”中国好人。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金毛毛)
编辑:高春春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