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全面推进乡村清洁行动户户洁净村村美幸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

为打好这场硬仗,贵州积极开展以“五净四美”(屋净、路净、厕净、沟净、水净;庭院美、村庄美、环境美、田园美)为主题、“三清三整三提升”(清理废弃杂物、清理村内沟渠、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整治乱搭乱建、整治乱贴乱画、整治乱接乱拉;提升垃圾分类水平、提升长效管护水平、提升庭院美化水平)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

据不完全统计,年全省99%的村庄都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村庄清洁行动,全省累计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3万份,张贴宣传标语12.6万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74.4万吨,清理村内水塘3.9万口,清理村内沟渠6.4万公里,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12.6万吨,清理乱搭乱建及残垣断壁2.7万处,开展进村入户宣传教育73.9万场次。

通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广大农村逐步实现由“清脏”向“治乱”转变,由“清脏”向“美化”转变,由“一时清脏”向“长期清洁”转变,不仅全省的村庄面貌得到了有效提升,广大农民的观念和农村的发展也出现了许多新景象。

赫章县平山乡中寨村拍摄的农村美景。刘勇摄

村庄面貌之新

从年10月到年6月,仅仅八个月的时间,息烽县九庄镇天鹅村彻底改头换面了。

路净了,原来的泥巴路、砂石路全部换成水泥路后,落叶、垃圾清扫得干干净净。房美了,以前的石棉瓦房顶、塑料纸篷布全部拆掉,换成了统一的红瓦白墙。院洁了,过去用树枝、空心砖搭的围栏,变成了粉红色的欧式围墙。

“贵阳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总共投入资金万元,修建了3公里的步道、整改了全村户房屋的立面和围墙,每家每户都配了三格化粪池,还安装了81盏路灯。”九庄镇副镇长寇伟介绍,有了市政府的这笔投入,天鹅村实现了改头换面的第一步,“面子”上基本能看了。而天鹅村改头换面的第二步,则是通过政府的投入和引导,激发了村民自身的治理积极性,家家户户的“里子”也过得去。

姜家坡组的李选均是脱贫户,政府投入把房屋里面和围墙修建之后,他自己掏钱把庭院铺上了水泥,在围墙的花池里种上了月季花。原先的木头门窗,他也自己掏钱换成了不锈钢玻璃的,阳光照下来的时候,亮得晃眼。走进家里,虽然没有铺地板,但是水泥地刷得白花花的,锅碗瓢盆有序地摆放,就连烧水壶的底都是锃亮的。

现在李选均每天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把院子的卫生打扫了,然后再去养鸡场干活。由于环境整治得好,无论是学习交流还是新闻采访,村干部都把人带到李选均家去参观,这让李选均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自豪:“没想到我一个贫困户,还能给大家做榜样了,我一定继续保持,做得更好。”

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刷新了贵州无数村庄的面貌,也让越来越多的农民活得更加自信。如今,把日子过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成为了贵州农民的又一个奋斗目标。

榕江县栽麻镇丰登村路段拍摄的美丽乡村路。李长华摄

农民观念之新

“前三期视频一发布,就火得遭不住。那你还愁得像苦瓜?因为收到网友投诉。”

“平坡不是旅游景点,但宣传效果明显。热心网友慕名而来和想象差距远。饿了饭馆看不见,买瓶水都不方便,公共厕所不好找,更不要说酒店。”

这是一段龙里县平坡村村民自创的黔韵说唱,讲述了平坡村在网络上火了之后,大量游客慕名前来,也让村主任看到了村庄环境不能满足游客需求的问题,村主任召集村民们开会,大家又做何反应呢?

“你也不要感叹,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就朝你说的新目标,说干这就干。”

“集资买建材,新面貌等你来。给我们一点时间,马上就安排。”

“我去修饭馆,我去修停车场,我去修门面。好嘛,我去修厕所。”

在说唱的最后,大家分工协作,每个人都从自己擅长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开始了村庄清洁和环境整治行动,以期用更好更美的乡村来接待远方的来客。

平坡村的说唱人居环境,不仅形式新颖、活泼幽默,让人们看到了新时代新农人的新气象,也展现了他们的新观念新变化。发现问题就面对问题,他们不再等靠要,不会一味抱怨和索取,而是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行动去解决问题。正如平坡村村民兰秋妹说的,“这是我们自己的家,当然要我们自己维护。”

在乡村清洁行动中,贵州始终坚持“省级指导、市级统筹、县区主抓、村为单元、农民主体、多方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健全完善并创新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完善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乡村自治格局。

让农民群众真正成为主人,才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岑巩县客楼镇下寨村美丽的乡村民居、硬化道路,成为靓丽的风景线。唐鹏摄

农村发展之新

“我承诺,不乱丢乱堆、不乱排乱倒、不强搭抢建、不滥用农药。对他人的不文明行为主动劝阻、制止或举报,共同维持村庄清洁美丽……”年7月22日,在全省村庄清洁行动“夏秋战役”启动仪式上,修文县大木村村民李孝凤代表全体村民大声宣誓。

在此后的生产生活中,李孝凤和其他村民们切实地践行着这份承诺,让大木村产生了许多新变化。三格式化粪池和污水净化系统建好了,门前的院坝硬化了,家家户户都在屋子旁打造了小菜园、小花园,乡村不再是过去的凋零的模样,而是处处充满了生机。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大木村的产业基本成熟,猕猴桃产业园、蔬菜产业园让村民们彻底告别了贫穷,加上大木村本就拥有红军文化、布依文化和千年古银杏树,如今通过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靓化美化村庄、改造提升景观、推进农文旅融合,大木村的乡村旅游得到了大发展。年,大木村入选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年接待游客超过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了余万元。

大木村的发展路径,是贵州广大乡村可借鉴的方向。

在完成脱贫攻坚历史任务之后,贵州的每个村庄都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农民们在乡村都能找到谋生之业,不必再为生活而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但光有一份工作是不够的,在人们都追求美好生活的当下,农村想要留住人甚至吸引人,还要有便捷、舒适、美好的生活环境,这样的环境又会持续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这样,才能最终走向乡村振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方春英吴传娟

编辑唐怒娇刘蓝婴

编审刘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1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