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在农业上凸显服务城市“特色”定位。紧抓服务贵阳贵安大能级城市这一特色定位,紧盯田园综合体建设这一载体,围绕服务城市、富裕农民两大任务,瞄准做强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建设富美乡村三大目标,年着力推进5个万亩标准园提质升级改造,建立示范点亩,新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15万亩。持续推进15个田园综合体建设。出栏生态家禽万羽、生猪8万头,实现水产品产量吨。努力打造服务贵阳贵安经济体量大能级城市的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区。到年,实现一产增加值26亿元,年均增长7%以上。
二是在工业上凸显现代化工“特殊”地位。紧盯传统特殊磷化工优势产业,加快贵阳化学原料药合成基地建设,年全力支持磷化集团40万吨湿法磷酸、西洋实业30万吨生物菌肥等项目建设,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磷石膏新型建材应用”。着力打造现代化工、新型建材两大产业为首位产业的“两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以新医药、特色食品、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日用消费品制造等“5个10亿级”产业集群,到年,规上工业企业75家以上总产值亿元,实现三年倍增,五年翻两番目标。
三是在旅游业上凸显“特别”资源。聚围绕贵阳市唯一的全国首批红色经典旅游景区(息烽集中营纪念馆和乌江峡),聚焦“红色、温泉、森林、乡村”四张名片,推进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大健康消费品牌集散地、避暑养生品牌集散地“三地”建设。年加快小鹿窝温泉、西望山景区等项目招商,推动国家长征文化公园息烽建设区、平安驛·贵州民俗文化体验地、南山温泉等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到年,力争年接待游客、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0%和15%,旅游总收入突破亿元。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