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一场说走就走的红色之行
——军事科学院研究生院组织研究生学员赴遵义实践教学
黔北娄山关,群峰巍峨,苍翠如海。90余名研究生学员屹立雄关之上,齐颂毛主席诗词《忆秦娥·娄山关》,声如洪钟,响彻山谷。
近日,由研究生院刘华亭政委、王宁副院长带队,组织90余名军事学研究生赴遵义红色革命圣地实践教学,把战役战例课堂搬上昔日战场,引导学员将课堂理论与实战实践相结合,在滚滚历史洪流中,追寻红色足迹,感悟苦难辉煌,传承长征精神,开启了一场说走就走的红色之行。
遵义会议纪念馆前集体合影
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实现了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
参观遵义会议旧址
学员们来到遵义会议旧址,在遵义会议纪念馆进行《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专题教学,回顾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转折,感怀我党逐步走向成熟的伟大复兴之路。
参观四渡赤水纪念馆
“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学员们来到四渡赤水纪念馆、茅台渡口旧址、苟坝会议陈列馆等地参观,领略革命伟人精深的战斗谋略和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艰苦卓绝的险境中力挽狂澜、运筹帷幄,带领红军将士冲破重重包围、夺取胜利的胆识与魄力。
茅台渡口冒雨前行
认真听取讲解
在娄山关、青杠坡战斗旧址组织现地战例教学,结合战场地形地貌,就地研讨经典战例,思想火花不断碰撞,现场互动交锋热烈。
娄山关现地教学
青杠坡战斗遗址现地教学
站在茅台渡口纪念碑前,展望滔滔河水,昔日战场上红军将士渡赤水、战强敌、出奇兵的场景一幕幕闪现眼前。“来到娄山关战斗遗址进行现地教学,把军事课堂从教室搬到了战地,我充分感受到了红军当初战斗的艰辛和惨烈,以及胜利的来之不易。我感觉非常有意义。”博士学员袁红斌感慨道。
参观娄山关战斗旧址
走过长空桥
“在战场上进行现场教学,学员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能激发他们研究战例的热情,加深对战例的理解。”随队教员王建强说道。
把课堂搬到战场上,现地研学经典战役战例,是研究生院开展实战化教学的一项新举措。建院以来,研究生院牢固树立为战育人导向,聚焦实战需求不断推进教学模式创新改革,全院人员学战、研战、教战、谋战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增强,教学质量水平持续提升。
在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红军山、女红军纪念馆聆听女红军王泉媛、红军“菩萨”龙思泉及无数英烈的感人故事后,大家不禁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苦难几乎是王泉媛生命的全部,但她仍能心怀感恩,这才是一个共产党员的信念!从她身上,我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精神的力量。”学员赵友谊凝神静思,深深被红军战士无坚不摧、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感染。
在息烽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
息烽集中营中,一幅幅珍贵的图片,一个个历史场景重现,一场场声情并茂的现场教学,深深震撼着学员们的心灵。大家深受鼓舞、自发在遵义会议旧址、娄山关战斗旧址吟诵诗词、颂唱红歌,群情激昂,实践教学活动一次次涌向高潮。
集体颂唱《长征》《四渡赤水出奇兵》
吟诵毛主席诗词《忆秦娥·娄山关》
放声高歌《歌唱祖国》《我的祖国》
期间,全体人员还在红军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向革命烈士敬献了花篮。
向红军山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
重温入党誓词
此次异地实践教学活动既是军事科学院研究生院开展实践性与实战性教学的一个缩影,也是开展两项主题教育的重要举措。对于此次实践教学的意义,研究生院政委刘华亭说道:“在全党全军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我们组织研究生学员来到中国革命大转折之地遵义进行实践教学活动,接受思想洗礼和传统熏陶,其目的和意义就是要牢固树立为战育人的鲜明导向,把我们的研究生学员培养成为合格的新时代‘四有’革命军人。”
风雨如磐,长征精神红色基因早已融入血脉灵魂;
使命在肩,我们定当坚定信念砺剑铸魂接续前行!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长征精神代代相传。总结交流会上,学员们纷纷畅谈感想体会,一致表示:“此次实践教学不仅是一次涤荡心灵之旅,更是一场加钢淬火之行。我们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好长征精神,当好红军传人,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努力担当起强军胜战的时代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