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事变,蒋介石为何不杀张学良关押12年

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地址 https://yyk.99.com.cn/fengtai/68389/

01-西安事变始末

年12月12日凌晨5时许,为了“逼蒋抗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密谋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东北军王玉赞、孙铭九奉张学良的命令,到蒋介石下榻的华清池捉蒋,与蒋介石的侍卫队发生枪战。蒋介石听到枪声,在侍卫官的保护下逃往骊山,东北军在一处石缝中发现了躲藏的蒋介石。随后,蒋介石及其亲信陈诚、蒋鼎文等人被张学良、杨虎城软禁。

张、杨通电全国,提出“停止一切内战”、“开放民众爱国运动”等八项救国主张。在中共及南京国民政府的斡旋下,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六项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张学良、杨虎城在联共抗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问题上是一致的。但是在如何放蒋、何时放蒋的问题上,两人的分歧却越来越明显了。

杨虎城认为,蒋介石所谓的“人格担保”并不可信。必须有条件地放蒋,抓住蒋介石的小辫子,才能让他有所顾忌,不至于自食其言,乃至于对参与西安事变的将领进行报复。

释放蒋介石已成必然,但是东北军、西北军将领都不相信蒋介石,杨虎城同样抱有疑虑。前来西安营救蒋介石的宋子文、宋美龄兄妹一再对张学良表示,担保参与西安事变的将领安全,但约定彼此守秘,不准泄露蒋介石答应的条件。

12月24日晚,张学良向东北军将领宣布,他决定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向中央谢罪,以恢复蒋的威信。他交代,关于东北军的领导,听命于学忠;关于抗日联军总部之事则听命杨虎城。

经过与宋氏兄妹的商议,张学良同意蒋介石于12月25日离开西安。当天下午3点,张学良打电话请杨虎城到高公馆。杨虎城一到,就看见蒋介石等人在收拾行装,忙问怎么回事?很显然,张学良同意放蒋之事,并未与杨虎城达成一致。

张学良解释:为免夜长梦多,现在不行啦。我今天亲自送委员长回南京,我想在几天之内就能回来,请你劳几天。我万一回不来,今后东北军归你指挥。

事已至此,杨虎城也不能阻拦。张学良拉上杨虎城,与宋美龄、宋子文等人驱车前往机场,送蒋介石回南京。当天傍晚,蒋介石一行飞抵洛阳。

才离开西安,蒋介石又恢复了领袖的威严。在宴会上,蒋介石用命令的口吻要求张学良电报杨虎城,释放被扣押的陈诚、卫立煌、蒋鼎文等人回南京。张学良已经在蒋介石手里,收到电报的杨虎城只得照办。

12月26日下午,蒋介石、张学良等人分乘两架飞机回到南京。张学良刚走下飞机,就受到特务的严密监视。本以为过几天就能返回西安,让张学良没想到的是,蒋介石一离开西安就开始考虑如何收拾他和东北军了。

蒋介石在西安事变中被捉,颜面尽失,恼恨不已,岂能轻易放过发动事变的张学良、杨虎城?

02-张学良被长期幽禁

12月31日,张学良被蒋以“首谋伙党,对于上官为暴行胁迫”为由,判处有期徒刑10年。然而4天之后,张学良又接到了特赦命令,赦免他10年有期徒刑,但需“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

这一切,不过是蒋介石导演的一出戏而已。李烈钧回忆说:“蒋介石以德报怨,表面上是特赦,实际上是把张汉卿终身禁锢。”

张学良被幽禁,完全失去了自由。宋美龄、宋子文兄妹是张学良送蒋回京、保证安全的担保人。得知蒋介石食言,宋子文找到蒋介石和宋美龄,商议此事。蒋介石面露不快,表示张学良可以不受牢狱之灾,但需“让他读书提升修养”,实为将张学良软禁。

蒋介石将管束张学良的任务交给戴笠,对外绝对保密。任何人不经蒋介石的同意,不得见张学良。张学良得知被长期监禁,心情很不平静,悔恨交加,后悔不该送蒋介石回南京。

年1月1日,蒋介石召集军事要员商量解决西北问题,开始处心积虑瓦解东北军和西北军。此时,在陕西驻扎的东北军还有13万余人,杨虎城的十七路军大概2万余人。

1月16日,杨虎城派人到南京面见蒋介石,要求张学良早日回陕西处理善后工作,被蒋介石以“让张学良读书学习”为由拒绝。不久,张学良被秘密转往蒋介石的老家浙江奉化溪口的雪窦山幽禁。

出于抗日爱国发动西安事变,本着一腔赤诚陪蒋介石回南京,未想却被管束幽禁。张学良一腔忧愤和委屈,无处排解。经蒋介石批准,于凤至从国外回来陪在张学良身边,他的情绪才略有好转。

宋子文曾来溪口看望张学良,作为担保人之一,他对张的遭遇十分过意不去。张学良对宋子文倾诉,希望能早点结束“读书”的生活,继续回去带兵打仗。宋子文好言相劝,让他好好读书,表示“宋家人对不起张学良”。

“七七事变”后,张学良曾给蒋介石写信请求去抗日,蒋介石回信不允,叫他“好好读书”。年,张学良被秘密押往贵州贵阳,先后被关押在修文县阳明洞、贵阳市麒麟洞、开阳县刘育乡、息烽县阳朗坝、重庆歌乐山等地。

年10月,张学良被秘密押往台湾,次年移住新竹井上温泉。年,蒋介石对张学良解除管束,但并未完全恢复自由。年蒋介石病重之际,临终前推蒋经国提及张学良,只用4字告诫:“不可放虎”。由此可知,蒋介石对张学良的积怨有多深。

年,蒋介石去世4年后,张学良才应邀参加蒋经国夫妇主持的中秋茶话会,从西安事变以来首次公开露面。此时,他已经是79岁的耄耋老人了。年,蒋经国去世2年后,张学良才得以全面恢复自由。

年离台,侨居美国夏威夷,直到逝世。张学良虽然被幽禁了半生,毕竟活到了岁,成为屈指可数的“长寿将军”。相对于张学良,西安事变的另一位发动者杨虎城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03-杨虎城被诱捕杀害

年12月2日,杨虎城被戴笠诱至南昌,随即被秘密逮捕,先后被关押在长沙、益阳、贵阳、重庆等地,被囚禁长达12年之久。

年9月17日晚,杨虎城被蒋介石下令杀害于重庆中美合作所之戴公祠,时年56岁。他的次子杨振中,以及年仅8岁的女儿杨拯贵,还有宋绮云夫妇及其孩子宋振中,副官、警卫员等同时遇害。

原本,杨虎城也有机会逃过这一厄运。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全国抗战局面迅速形成,张、杨居功甚伟。张学良在南京被软禁后,杨虎城同样也很危险。南京的一些国民党要员,要求对杨虎城严加制裁,以绝“犯上作乱”之风。

但是蒋介石没有接受这种意见,他要演一出“欲擒故纵”的戏。杨虎城尚在西北,还掌握着一部分军队。已经羁押了张学良,如果再对杨虎城动手,就会“失信于天下”,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年3月29日,杨虎城在杭州见到蒋介石。席间谈到西安事变,蒋介石表示“宽大处理,不计旧怨”。但是第二天,蒋介石就告诉杨虎城不能继续在军中任职,让他前去欧美“考察军事”。对于这样的安排,杨虎城并不意外。

4月30日,杨虎城被免去军职,出国考察。

其间,蒋介石曾对杨虎城动过杀心。他一边安排杨虎城出国,彰显大度;一边又指示陈立夫、陈果夫兄弟,必要时可“借刀杀人”。陈氏兄弟先后找到与杨虎城有杀父之仇的褚龙吟、甄芝彦,希望他们能刺杀杨虎城。但是两人深明大义,拒绝充当他人的杀人工具。

6月29日,杨虎城偕夫人谢葆真、次子宋振中及秘书、参谋等一行6人,出国考察。7月8日,杨虎城在途中听说了“七七事变”爆发。他立即给宋子文发电报,请他转告蒋介石,请求回国参加抗战。

蒋介石拒绝了杨虎城回国请战的要求,宋子文建议他先到欧洲考察,再争取回国。杨虎城虽身在国外,心系抗战,寝食难安,可谓度日如年。于是他改变行程,打算借道欧洲,从苏联经蒙古、陕北回国。

杨虎城打算秘密回国,却被蒋介石获知。蒋于是改变主意,设计了一个诱捕他的计划:先由宋子文给杨虎城发电报,引诱他“自动回国”。杨回国后,再由宋子文将他接到南昌,随即由戴笠对其秘密逮捕。

年11月26日凌晨,杨虎城抵达香港。宋子文到香港迎接,两人相谈甚欢,按照蒋介石的命令,宋子文安排杨虎城途径长沙前往南昌。12月2日,杨虎城在戴笠的陪同下抵达南昌,随即被秘密逮捕。

如果杨虎城不是仓促回国,或许能逃过一劫。然而抗日心切的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也未曾想到蒋介石会出尔反尔。

杨虎城被蒋介石秘密逮捕,饱受折磨后又被特务残忍杀害;张学良虽然遭到幽禁,但是后来终于重获自由,活到百岁平安离世。两相比较,张、杨一起发动西安事变,最后结局却如此反差,令人唏嘘,也感到疑惑不解。

04-蒋介石为何“杀杨放张”?

蒋介石为何不杀张学良呢?这个问题很复杂。蒋介石之所以“杀杨放张”,也是其在西安事变后慎之又慎的决定。

张学良自己坚持认为,西安事变后蒋介石之所以不杀他,最主要的原因是有宋美龄的保护。在纪录片《世纪行过——张学良传》中,他这样说:

“蒋先生原本是要枪毙我的,这个情形我原先也不知道。西安事变后我没死,关键是蒋夫人帮我。我认为蒋夫人是我的知己,蒋夫人对我这个人很了解,她说西安事变,他(张学良)不要金钱,也不要地盘,他要什么,他要的是牺牲。”

张学良表示,他对宋美龄很尊敬,也很感激。正因为有宋美龄的保护,蒋介石才没有杀张学良。获得自由后,张学良曾有一句感慨:“蒋夫人是我的保护神,只要她活一天,我也能活一天。”蒋介石、蒋经国均已去世,张学良此番话当是肺腑之言。

当初宋美龄、宋子文飞往西安谈判,为营救蒋介石曾经亲口答应张学良:只要蒋介石平安回到南京,就一定保障张学良的安全。但让宋氏兄妹没想到的是,一到南京蒋介石就对张学良进行军事审判并监禁起来。

宋美龄、宋子文一直觉得失信于张,兄妹两人共同向蒋介石施压,要蒋不能杀张,这是张学良活下来的主要原因。

蒋介石做出这一决定,还有其顾全大局的考虑。蒋介石在离开西安之前,曾做出保证:不杀张学良。这个诺言为很多人所知,他如果出尔反尔,将会付出更多的代价。但是他把张学良关了一辈子,以消心头之恨。

还有一点,张学良在西安事变之前,曾经多次帮助过蒋介石。

东北易帜,张学良率领东北军归顺南京国民政府,有功于国家统一。年爆发的“中东路事件”,张学良率领东北军与苏联作战,捍卫了国家主权。年中原大战,张学良发布通电拥蒋,帮助蒋取得中原大战的胜利,巩固了蒋介石的统治。

说白了,张学良有恩于蒋介石,而且两人曾经换帖拜把子,念及张学良的功劳和双方的情谊,放了他一马。

更为重要的是,蒋介石清楚发动西安事变的主谋不是张学良,而是杨虎城。张学良不过是典型的公子哥,子承父业而已。杨虎城比张学良年长4岁,政治经验、治军能力都优于张学良。杨虎城首先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建言,才有了“华清池捉蒋”一事。

张和杨,谁才是西安事变的主角?史学界一直有争议。在《张学良口述历史》中,晚年的张学良坦然道:“他是西安事变的主角,不过名义上我是主角而已。”张学良发动兵谏不过是“逼蒋抗日”,后来更是亲自护送蒋回南京,对此蒋介石很清楚,故而对张、杨区别对待,一关一杀。

为什么在羁押12年之后,蒋介石还不放过杨虎城呢?蒋介石对张学良和杨虎城,其实早已动过杀心。

基于种种原因张学良逃过一劫,但杨虎城就难逃厄运。张学良在被羁押之后,东北军将领就千方百计施以营救。当时驻扎在西安的东北军有13万余人,蒋介石不能忽视这股力量。张学良是东北军的统帅,如果贸然杀张,恐怕会引起东北军的不满,造成动乱。

而对于西北军,蒋介石则不需要过于担心,因为西北军真正的元老冯玉祥已经归顺南京。即使杀了杨虎城,冯玉祥也可以取而代之,不会酿成大乱。

张学良出身东北“大帅府”,背景显赫,有着庞大的社会关系网,是名扬四海的“少帅”,在国内外都颇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4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