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程是天上的云霞,人生是海里的浪花!卿!莫愁徊,趁着这黄金的时代,努力向着你的前途,发出你灿烂的光华!”
这是党的女儿张露萍16岁时写下的一首诗。
张露萍张露萍,原名余家英,年出生于四川省崇庆县。年在成都读中学的张露萍,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四川总队,积极投入抗日救亡宣传活动。11月,年仅16岁的张露萍奔赴延安,改名黎琳。
延安的“干一场”
张露萍对延安的一切都倍感亲切,她勤奋学习,积极劳动,以优异的成绩从陕北公学结业后又进入抗大学习。张露萍酷爱诗歌,绘画,话剧,活泼开朗的她在抗大被选为小组长,每逢集会,张露萍都身穿红毛衣指挥大家高歌,潇洒自信的神态,成为抗大的一道风景。
女中时的张露萍(左一)张露萍尤爱指挥《拿起刀枪干一场》,“河里水,黄又黄,东洋鬼子太猖狂……这样活着有啥用啊,拿起刀枪干一场!”时间一长,同学们都亲切的叫她“干一场”。
张露萍在延安张露萍深爱延安积极向上的生活风起,她写信告诉往日的同学:在学习中我懂得了劳动的意义,懂得了人为什么活着。我非常愉快,我信心满怀。
年,17岁的张露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抗大毕业后,张露萍又参加了中央举办的干部训练班,学艺归来的张露萍分配到延安担任秘书工作。延安期间,张露萍找到了自己的革命伴侣——李清(原交通部部长)。
张露萍伴侣李清不久,张露萍被派往重庆。告别了新婚的爱人,踏上了一段凶险的征程。
七个人的党支部
年11月,张露萍借道成都到了重庆,受南方局军事组和叶剑英的领导,当时南方局在国民党军统电讯处发展了张蔚林等几名秘密党员,于是组织上安排她与张蔚林兄妹相称,并改名张露萍,以军统职员“家属”的身份,担任我党地下特支书记,开展秘密斗争。
张蔚林当时,南方局给她规定了三项任务:一是领导已经打入军统机关内部的张蔚林、冯传庆;二是直接与南方局联系传递情报;三是相机在军统内部继续发展党员。
张露萍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下艰难的开展工作,很快取得了成效,除原有的张蔚林、冯传庆外,又陆续发展了赵力耕、杨洸、陈国柱、王席珍等4人为地下党员。这样一来,军统电讯处机房、翻译等处都有了我党同志,七人的党支部像一把尖刀插进了军统的心脏。
军统电台案
年,戴笠拟派一批潜伏小组混入陕甘宁边区,并给胡宗南发了绝密电报。当晚,张露萍等就将电报翻译了出来:“弟不日将亲自派遣一精干小组,携小型电台,化装混入陕北共区,长期潜伏。望兄能设法掩护并鼎力相助。”张露萍迅速把这一情报送至南方局,结果,戴笠的精干小组刚进入边区即被抓获。这让蒋介石极为震惊,联想到一系列的泄密事件,责令戴笠查清。戴笠恼怒之下,立即和督察室主任刘培初密商,要对全局人员进行一次普审,尤其是电讯、机要处室,不论是头头还是一般人员,发现反常或可疑,一律先拘后审。
七人组被捕
年春节,张露萍经组织批准,回乡探望重病的母亲。张蔚林因不慎将一部收报机的真空管烧坏(当时真空管属于精密仪器,需要从国外进口),被送到稽查处关了禁闭。
特务借机搜查了张蔚林住所,竟然发现了军统人员花名册、电台呼号、密码记录本以及七人小组名单。军统局立即逮捕了张蔚林、杨洸、陈国柱、王席珍、赵力耕,并以张蔚林的名义发电报给张露萍:“兄病重,妹速归。”
冯传庆因发现张蔚林被捕,急忙从电讯处逃出,报告了党支部被破坏的情况。叶剑英当即指示他去延安,并发报给张露萍,要她切勿前往重庆。可惜的是,张露萍看到张蔚林的电报,以为支部出了什么大事,已经在去往重庆的路上了。刚到达重庆,张露萍就被早早等候的特务抓获。冯传庆也在前往延安的路上被特务抓获,自此,七人组全部被擒。
息烽集中营狱中艰苦的斗争
“军统电台案”发生后,军统方面万分震惊,他们万万没想到共产党已经打入到军统里面来了。蒋介石受到极大的惊吓,他大骂戴笠无能,并责问戴笠:“你说军统打入共产党如何厉害,实际上共产党插入我们的心脏,你都不知道呀!”
羞愧难当的戴笠亲自提审张露萍,想从这个19岁的女孩身上打开缺口。尽管戴笠用尽各种酷刑,张露萍始终只说自己叫余慧琳,地主军阀余安民是她的亲戚,没有向特务吐露半点党的机密。最后,一无所获的戴笠只得以“和重庆地下党有联络”为由,判七人死刑。年3月,七人被押至贵州息烽集中营。
息烽集中营内景在息烽集中营,张露萍编号“”,与中共秘密党员宋绮云、徐林侠夫妇的幼子小萝卜头等难友关在一起。
小萝卜头在狱中,张露萍没有丧失信心,以自己的行动来帮祖狱友。赵力耕由于受尽折磨,上肢瘫痪,张露萍知道后,变卖了自己的戒子,托人买来药品。看到小萝卜头营养不良,于是用自己在监狱参加劳动得到的补偿金,买了一只母鸡养着。生下的蛋都给了小萝卜头补身体。
年7月14日,天刚亮,看守打开牢房,喊道:“,你出狱了,快收拾行李,送你去重庆。”张露萍知道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就要到了。她镇静的要徐林侠给自己梳头,“后边我够不到,你再给我梳梳。”徐林侠悲痛难忍,喉咙发出呜呜的低吟,张露萍却安慰道:“徐大姐,我们活得亮亮,死,也要死得堂堂。你说是吗?”小萝卜头紧紧抱住张露萍,放声大哭。
到行李房取出行李后,张露萍穿上了她最漂亮的连衣裙,戴上了戒子,又拿出口红要狱友黄彤光为自己化妆。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张露萍也要让特务们看到一个共产党人的英姿。
牢门打开,张露萍蹲下来亲了亲小萝卜头,从容的走了出去。
在刑车上,张露萍与她的6位战友见面了,这是来到贵州息烽集中营后第一次会面。张露萍突然带头唱起了《国际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刑车行驶一段距离后,特务们要求七人下车,张露萍走在前面,6位战友走在后面。这时,枪响了,一个又一个战友倒在了血泊中,张露萍用尽最后的力气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特务们惊恐的朝张露萍开枪,血染红了她的衣襟,正如她的诗歌写道:“七月里山城的石榴花,依旧灿烂地红满枝头。它像战士的鲜血,又似少女的朱唇,石榴花开的季节,先烈们曾洒出了他们满腔的热血。”24岁的张露萍以生命绽放了七月的石榴花。
张露萍牺牲的当晚,难友李任夫(原国民党李济深将军的秘书)刻下了“,、7、14”,悼念这位巾帼英雄。
真相终大白于天下
军统电台案被视为戴笠一生中最大的失败,因此国民党内部严密封锁该消息,就连周恩来、叶剑英等人都不知道7人组的下落,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没有找到电台案的相关资料,烈士名单里面没有张露萍七人的名字。
七烈士墓直到年,当年息烽监狱幸存者,小说《红岩》中的主人公原型韩子栋获悉中央正在调查在敌人监狱中遇难者问题的指示后,特意写了《关于张露萍等七位共产党员在息烽集中营被敌人杀害的报告》。报告递到中央,叶剑英看后很激动,“我想起来了,张露萍不就是那个叫“干一场”的小姑娘吗?”
张露萍雕像年,张露萍等被追授为烈士。崇庆县人民政府在县城为张露萍建造了一座高7.2米的汉白玉雕像,韩子栋题写了碑文。
张露萍汉白玉雕像革命伴侣李清听导游讲张露萍事迹“少年赴陕,献身革命。受命返渝,虎穴栖身。智斗顽敌,戴笠震惊。狱中再战,威慑敌营。一代英烈,肝胆照人。立石为证,长志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