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次栉比的标准化生产厂房,喧闹繁华的集镇车水马龙,沿街商铺林立,交易旺盛。这就是息烽县——一个风生水起的贵州产城一体化县城。
上世纪80年代末,息烽工业实体经济蹒跚起步,直到新世纪前10年,磷煤化工在全县工业经济中唱“独角戏”,形成“一磷独大”的产业发展格局。随着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取经济增长的方式不再“吃香”,息烽县决策层清醒意识到,必须尽快摆脱“一磷独大”的现状。
“十三五”时期,息烽县转方向、调结构、去产能,同步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型产业,一方面抓磷煤化工等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革、提质增效,及新型建材潜力产业的发展壮大,一方面抓新医药、特色食品、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以多业并举的产业版图,提升工业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改变长期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低端的不利局面。
依托原产业平台,息烽县着力延伸磷煤化工产业链,引导企业发展饲料级、食品级、医药级、磷系阻燃剂等精细磷化工产品,推动息烽工业转向绿色发展。同时,该县还充分利用磷矿石伴生的氟、氯、碘资源,大力发展精细化工产业,促进传统磷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建设了一批绿色、低碳、环保发展的基础配套项目。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息烽县三次产业结构占比由“十二五”末的9.4:48.9:41.7调整为“十三五”末的16:34:50,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保持在7.9%以上,县域经济发展综合测评在全省县域第一方阵连续3年排第12位以上。
年,息烽迎难而上,稳住了“基本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2.1%,在贵阳区市县中排第2位,经济发展逆势上扬,为息烽融入贵阳贵安经济体量大能级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0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