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阳市筑固工程将基层党建盆景串联

“过去,尽管长坡村坐拥良好的生态环境,但由于产业结构单一,交通闭塞,一直发展不起来。如今,在驻村工作组的帮助下,长坡村以党建为引领,与长坡、马头、王岗4个村组建联村党委,实现抱团发展,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了强村富民。”贵阳市乌当区新堡乡长坡村第一书记刘启竞说。     长坡村的蝶变,正是贵阳市以“筑固工程”为抓手,按照“以点串线、以线成带、以带促面”的工作思路,将基层党建“盆景”串联成“风景”,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的一次生动实践。

开阳县蒋家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搬迁群众跳竹竿舞。

近年来,贵阳市牢牢抓住党建“牛鼻子”,创新推行以“筑城十带、固本千星”为主题的党建示范带创建工程,计划通过2年时间在贵阳市和贵安新区打造10条以上党建示范带,创建千个以上“星级”党组织,以夯实基层组织基础、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强化社区治理为抓手,不断激发基层党组织和一线党员干部的内生动力,推动全市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夯基础 筑牢堡垒添活力   走进息烽县温泉镇兴隆村,村庄秀美、村容村貌干净整洁。一眼望去,村委会大楼屹立在宽阔、整洁的文化广场上方,格外“亮眼”。   “这几年,在温泉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村支书周飞以及第一书记杨邦的带领下,兴隆村强化党支部建设,实施村委会扩建工程,完善基础设施,升级村级产业,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兴隆村远教专员蔡星说。   据了解,按照贵州市“筑固工程”安排部署,温泉镇已整合各类资金20余万元对各村(社区)党员活动室进行改造升级。目前,全镇村级活动阵地建筑面积达平方米以上的有5个,13个村(社区)均达到使用标准。   为筑牢一线战斗堡垒,夯实一线基础,贵阳市立足发展实际,印发了《关于开展“筑城十带 固本千星”党建示范带创建工作的通知》,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明确领导干部和相关处室负责人联系43个示范点,聚焦规范党内组织生活、组织体系设置、班子队伍设置、工作运行机制、工作职能职责、活动场所建设、基本工作保障、档案分类管理等内容,全力打造标准化规范化示范党支部。   同时,为凝聚基层合力,贵阳市还对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个村名“两委一队三个人”开展分析研判,对2名不称职的村委会主任分别给予诫勉谈话、停职处理,对92名因身体原因无法正常履职、家庭有特殊困难的村第一书记和驻村队员进行调整轮换,并根据攻坚需要增加4个驻村工作组,同步选派农技人才多人,组织开展农业技术服务余次,为一线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强治理 抓好服务聚合力   春节刚过,走进开阳县蒋家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到处都是红红火火、焕然一新的迎春景象。   “刚搬来时人生地不熟,定不下身、安不下心,好在有党员干部经常来家里关心我们,帮我解决困难,不仅出主意让我开个小卖部,还给我儿子找到了一份辅警的工作。”搬迁群众蒋兴龙高兴地说,现在,一家人已经完全适应了安置点的新生活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蒋家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欣欣向荣、幸福祥和的画面只是贵阳市通过开展“筑固工程”助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的一个缩影。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近年来,该市以“筑固工程”为抓手,聚焦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系统性、整体性和集成性,优化设置72个街道办事处,每个街道综合设置党建服务中心、社会事务服务中心、综治服务中心、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退役军人事务站等服务窗口,全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依托全市个市域社会治理网格单元,大力推动党建网格与治理网格“一网统筹、多网融合”,在网格建立党支部个,党小组个,把党组织触角向社会治理末梢延伸,把服务、管理、资源、力量向网格集聚,推动信息在网格采集、需求在网格发现、资源在网格整合、问题在网格解决。   探索创新“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打造功能齐全、覆盖全面、科技支撑、服务到位的“智慧街道”“智慧社区”云平台,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和服务功能。   稳增收 抓实产业促振兴     “我们的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主要采取‘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覆盖贫困户22户41人,在帮助群众增收致富的同时,还可以解决就业务工问题,让大家实现家门口就业。”走进清镇市红枫湖镇骆家桥村,眼前已是一派农忙的景象。骆家桥村党支部书记李政伦一边采收蔬菜一边说,“企业还在基地配备了专业的技术指导员,村民在务工的同时,可以免费接受技术培训,学到科学的蔬菜种植技术。”

清镇市红枫湖镇骆家桥村蔬菜保供基地。

据了解,骆家桥村党支部以“筑固工程”为契机,成功流转土地亩建设高标准设施蔬菜保供基地,年均生产优质生态蔬菜3.12万吨,每年可实现村土地所有权固定分红6.52万元,农民土地承包权分红.2万元,落实经营权阶梯分红万元。   产业扶贫,授人以渔。围绕巩固脱贫成效、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任务,贵阳市综合资源禀赋、产业优势、产业分布、道路规划等多种因素,坚持抓好利益联结核心,探索推行“党支部(村集体)+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四方联盟”利益联结机制,以市场为导向,强化产销对接,打好点面兼顾、长短结合、大小并举“组合拳”,组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个,在合作社、产业链上成立党组织个,有效保障群众稳就业、强增收。   据统计,截至年,贵阳市共建设2.5万亩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落实村集体所有权固定分红36.04万元,落实农民土地承包权保底分红.19万元,落实经营权阶梯分红.73万元,共计分红1.96万元,带动户人稳定增收,支出务工费.34万元,成功打造了党建引领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新样板。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华姝

编辑 孙蕙   编审 付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55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