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彭,吊瓜挂果了!”7月28日,息烽县养龙司镇茅坡村党支部书记吴廷军带着农技人员走进村民彭明街的吊瓜地里,查看吊瓜长势,指导村民进行吊瓜管护。“我家今年种了吊瓜30多亩,到秋天,将有21亩实现初挂果。预计收入有8万元上下。”对于今年吊瓜的收成,彭明街底气十足。息烽县茅坡村党支部书记吴廷军正在查看脆红李长势多年前的茅坡村是个典型的农业村,全村户名群众收入主要来源于外出务工和传统农业种植。喝“望天水”、吃“打工饭”成为当地村民生活的常态。年初,茅坡村党支部因存在“党支部书记空缺、群众意见大”等突出问题,被息烽县评定为“后进”党支部。“那个时候,村民要想找村干部办事可真是难,只能靠半路去堵人,碰到急事得跑村干部家里头去找,村集体产业嘛根本就没有……”聊起以前的茅坡村来,已86岁的蒲修云老人摇了摇头说,那时的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好,党组织软弱涣散,群众怨言多,“党组织规范化运转后,我们对村支两委的看法完全改变了,不仅村头寨尾、群众屋头、田间地坎,到处都可以找得到村干部,而且老百姓的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自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息烽县养龙司镇宣教中心工作人员吴廷军主动向组织“请缨”,下沉到条件最艰苦、贫困户最多的茅坡村任党支部书记。息烽县茅坡村村支两委帮助硬化村民房屋内部上任后,吴廷军便与村组干部和驻村工作成员一起到村头寨尾、群众家里、田间地头去听群众的“骂声”、收集群众的呼声,并建立民情台账,对群众提出的问题,采取能解决的第一时间解决,解决不了的,积极向上级组织争取支持解决,尽心尽力当好群众的民生“解困队”。通过大量的深入走访调查,吴廷军和村“两委”干部找出了茅坡村党支部组织力弱化虚化边沿化、党群干群关系不和谐的“后进”症结,并结合“后进”整顿转化、创新型党组织创建,决定从组织设置规范化、队伍建设规范化、制度执行规范化、任务落实规范化、阵地建设规范化的“五化”标准入手,对茅坡村党支部进行规范化建设。在此过程中,茅坡村党支部建立了党员包保联系服务贫困户工作机制和党员积分管理机制,村里每一位党员定期入户宣讲脱贫政策、帮助贫困户解决问题,示范带动全村群众做感恩农民、守法农民、孝顺农民、诚信农民、奋发农民和文明农民。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缺水一直也是茅坡村最大的“村情”。“望天水”曾经是该村后坝组等6个村民组多名群众的生产生活水。能喝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成为群众心中最大的梦想。为此,茅坡村党支部通过多方争取,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先后完成了茅坡村人饮工程、修建组组通公路19.66公里、机耕道和产业路7公里、水池8个立方……水通了、路好了,茅坡村群众开心地笑了。息烽县茅坡村村支两委民主表决相关决定产业是支撑经济发展的的核心和基础。发展产业,脱贫致富才有根本出路,稳定脱贫才有源头活水。近年来,为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机遇,茅坡村党支部结合实际,多次把息烽县农技专家请进村“把脉问诊”,通过召开群众会研究、讨论后,最终厘清了“抓特色,搞农旅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明确抓蜂糖李、刺梨、辣椒、吊瓜等产业。年,党支部通过多方协调,引进了贵州永常顺亿种植有限公司,并成立1家农业种植合作社,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风风火火发起了产业革命。目前,该村已种植蜂糖李亩、刺梨亩、辣椒余亩、吊瓜亩,产业覆盖全村户名群众,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3户59人实现全覆盖。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余元,贫困户实现全部脱贫。谈起家乡发生的变化,茅坡村街上组村民李兰高兴地说:“我原来一直是在外面打工,自从蜂糖李种植公司入驻后,我就在种植基地务工,去年务工收入有3万元,另外还有土地入股土地分红收入。”如今的茅坡村,一幅“产业兴、生态美、乡风淳、社会安、百姓富”的幸福画卷徐徐展开。今年7月1日,茅坡村党支部获得了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称号。“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茅坡村党支部将始终保持奋斗者的姿态,发力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履职尽责、不辱使命,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吴廷军说。息烽县融媒体中心李小根詹燕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刘娟编辑罗昌编审王太师王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6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