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位于贵阳市息烽经济开发区小寨坝产业园的贵州开迪绿色建筑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称开迪建筑材料)新建的年产万平米无纸面石膏板生产线带料试车成功,该条生产线预计每年消耗磷石膏60万吨。 面对日益紧缺的土地资源,让低效能、高污染的工业厂房“腾笼换鸟”,成为需要推动的任务。开迪建筑材料的工厂,正是在腾退园区内企业重污染高耗能的生产线土地上建成的。这也是息烽经开区“腾笼换鸟”,盘活企业闲置资源的案例之一。 作为全省集约节约型工业园区的发展代表,近年来,息烽经开区始终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理念,通过合理的开发建设时序,实现各种资源要素的集约高效利用。通过合理的开发建设时序,强化总量控制、指标管理及环保标识认证等措施,抬高准入门槛,着力构建节约集约的生产间。 做实做优规划合理布局工业园区 “小寨坝产业园主要布局磷化工和建材,其它几个园区也都分布在离它不远的地方。”息烽经开区投资服务部副部长王阳告诉记者,息烽经开区在8.23平方公里经济开发区的范围内,将其产业布局为“一区四园”——即尹庵磷基节能新材料产业园、小寨坝磷循环经济产业园、永靖医药食品产业园、金星中高端制造业产业园。
位于息烽经开区的朗致集团太和制药厂。(息烽县融媒体中心供图)从经开区管委会驱车几分钟,记者来到位于永靖医药食品产业园的朗致集团太和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称太和制药),太和制药主要以云贵高原地道中草药、苗药等特色资源为依托,以研究、开发和生产为主的药品生产企业。 “公司采用先进的提取浓缩干燥一体化高效自动生产系统、先进的中药材前处理生产线等,实现了生产工艺物料的管道化、计量化、连续化,有效地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均一性。”太和制药行政部负责人钨忠宝告诉记者,太和制药已拥有中药提取、胶囊剂、颗粒剂、片剂等四条通过国家GMP认证的现代化专业生产线。 自成立以来,息烽经济开发区按照打造贵阳市“中高端制造业核心配套区”的新定位,按照盘活存量、做强增量的产业发展方向,形成“一轴(贵遵高速、同城大道)、一环(环团圆山大道)、两核(小寨坝核心区、永靖镇核心区)”产业发展格局。 “经开区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滚动发展’的原则,根据自身条件和项目开发的实际情况逐步实施,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同时,科学制定控制性指标,合理确定项目用地规模。”息烽经济开发区建设部部长刘安国告诉记者,息烽经济开发区围绕产业目标定位,坚持规划引领,不断推进空间布局集约化、产业体系现代化。 “今年我们计划建设标准厂房6.1万平方米以及配套用房和设施,目前,前期手续基本办理完成,正在走招投标程序,项目现场正在进行场平工作,计划年底建成投用。”刘安国说。 集约节约转型打造绿色产业格局 7月1日,记者走进息烽经济开发区小寨坝工业园,眼前一间巨大的钢结构厂房分外引人注目,这是息烽经济开发区于年引进的贵州息烽循环经济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2.9亿元的。项目建成后,将承接经营新型建筑工业化规划、科研、设计,装配式构件生产、机电安装等业务。
位于息烽经开区的小寨坝磷煤化工基地。(息烽县融媒体中心供图)据了解,该项目已建有叠合板生产线、墙板生产线等五条生产线,目前正在投资建设一条新型磷石膏浇筑型建材生产线,预计年消耗磷石膏万吨。以新型建筑工业化、绿色化发展理念,利用息烽磷石膏资源,提高园区资源集约高效利用。 走集约节约化发展之路,息烽经开区对内推进园区企业生产方式绿色化,对外则围绕食品加工、装配式建筑建材、磷石膏综合开发利用等产业定位,按照强链、补链、延链要求,精准招商引资引智引业,助推开发区向绿色、环保、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息烽经开区已签约项目3个,在谈项目16个,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约17亿元。目前,园区有万口径以上规模工业企业42家,包含化工、建材、食品、医药、装备制造等行业。 “鼓励招商不意味着盲目招商。”息烽县经开局副主任刘强表示,经开区严格项目用地审批,规范招商行为,从源头上控制闲置低效用地。 在招商引资方面,息烽经开区对入园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调查分析,将企业的投资实力、投资强度、投资规模、长远利益作为企业落户的考核指标,变招商引业为招商选业。对于新上工业建设项目坚持“立项批文、工商注册、环评报告和投资强度”四落实原则,提高用地门槛。 下一步,息烽经开区通过加快布局产业功能区,将产业功能区纳入工业园区规划修编,完成工业园区规划环境测评。同时,通过完善标准厂房和电、路、讯、雨污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促使更多低能耗、高效益、无污染的产业型企业入住园区。 创新“多维度” 集约节约举措 对息烽经开区而言,最小的土地资源消耗,其意义远远超越了“高速度”。园区积极推行工业用地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出让的供地方式。鼓励建设多层标准厂房;鼓励工业企业建造多层厂房;在符合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要求的前提下,多层标准厂房一般不低于三层,容积率应达到1.0以上;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在不改变功能和土地用途情况下,在原有建设用地上进行厂房加层改造,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鼓励企业整体转产、部分转让、嫁接、合资、技术研发、技术革新改造、压缩绿化和辅助设施用地等方式促进退低进高。
位于息烽经开区的贵州开磷集团生态工业园区磷煤化工生产基地。(息烽县融媒体中心供图)同时严格执行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清单内容;为企业技术创新、转型升级提供引导目标;通过控制总量和控制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建设用地强度,强化总量控制、指标管理、定额管理及环保标识认证等措施,抬高准入门槛,营造绿色产业格局。 如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是地方政府和产业园区招商面临的挑战。“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园区更要从当前我省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坚持遵循经济规律,推动园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遵循自然规律,加快从传统工业向绿色环保转型。”息烽经开区副主任刘强表示刘强表示。息烽经开区将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积聚,实现效益最大化,充分挖掘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大力发展高技术、高收益、低能耗、低污染的两端产业环节,同时注重产业集群效应,引导上下游产业聚集,节约成本。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李兰松江婷婷
编辑管云
编审王淑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