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召开年背街小巷改造通气会,公布今年要改造的条背街小巷名单,其中将重点打造条精品文化街。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背街小巷改造工作,把其作为优化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抓手。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系统在背街小巷改造中,以工程性改“差”为切入点,通过工程性改造提升,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背街小巷脏乱差问题,让背街小巷改出成效、改出新面貌,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家门口提档升级。
今年条街巷优先解决:“路平、水通、灯亮、线齐”
在去年完成条的基础上,今年贵阳市再改造条背街小巷。其中,云岩区条,南明区条,观山湖区10条,花溪区40条,乌当区20条,白云区30条,清镇市条,修文县6条,开阳县30条,息烽县24条,贵阳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20条。
今年的条街巷将突出功能完善,优先解决道路无硬化、无排水、无路灯、无公厕、井盖沉降、管线冗杂等问题。同时,为了尽可能满足群众的需求,对于有条件的街巷,还将规划增加停车位、安装充电桩、健身器材和桌椅板凳。在开展背改工作的同时,对连接居民院落的路段或者就在路边的居民院落,贵阳市鼓励一并提升改造。
根据要求,今年第一季度完成前期手续,第二季度全面开工建设,第三季度完成改造任务,第四季度进行检查验收。目前,已经有条背街小巷已经开工。
条文化街重点在“增绿”和增添“文化商业元素”
今年,贵阳市在要改造的条背街小巷中,再选取其中条打造成为精品文化街。这条将在“路平、水通、灯亮、线齐”的基础上进行再提升,并且同步进行安全隐患治理、门头牌匾、墙面立面改造、绿化景观改造、人文景观提升改造和街道建筑色彩景观提升改造等等,注重体现街巷的历史和故事,让街巷注入更多历史文化元素和特色。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下属的贵阳市城市绿化服务中心,从对街巷的民意问卷调查开始,将全程参与街巷的景观提升工作,这也是该局今年“背改”工作中的创新和亮点。按照“应绿尽绿”的原则,贵阳市城市绿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将按照街巷的地理条件和资源优势,进行墙体绿化和“口袋公园”的打造,挖掘文化商业元素。
比如,今年贵阳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就将以“三线建设”为主题进行精品文化街区打造;云岩区则围绕虎门巷、余家巷的商业元素进行打造。
3名义务监督员+1名安全员全程为改造“护航”
为了将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今年的改造工作除了继续邀请专业院校、专业人员,编制一街一策改造规划外,前期还发放了4.5万份调查问卷,从三大类25小类中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改哪里,怎么改,群众说了算。
在背街小巷的改造工作中,每条改造的街巷将聘请3名义务监督员和1名安全员全程参与街巷设计、施工、安全监督、验收和管理。这3名义务监督员来自社区,由社区居民和人大代表组成,负责收集群众的意见,与施工单位就改造过程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沟通,最后在检查和验收环节还将代表居民发表意见。安全员多数由街道办事处同志担任,负责改造中的安全生产工作。
此外,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还成立了市政、绿化、执法3支专业的指导队伍,分别就改造中涉及到的人行道如何铺装、排水如何解决等市政问题、墙体绿化等绿化问题和执法问题进行专业指导。
背改带来什么变化
当天的通气会上,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背改专班负责人蔡超表示,贵阳市早在年10月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