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烽县小寨坝镇素有贵阳“北大门”之称,获得了“全国文明村镇”称号。为持续巩固文明村镇创建成果,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近年来,小寨坝镇始终坚持以目标、问题为导向,紧盯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通过示范带动,以点带面推进农村治污治水,乡村环境焕然一新。
小寨坝镇潮水村长冲沟水库。余虹应摄
完善基础设施,有序推进污水治理
驶出小寨坝镇高速路口,原本的污水沟渠被一片大波斯菊取代,摇曳的花朵仿佛在欢迎游客们来到全国文明村镇。继续往村庄出发,只见一条条干净整洁的马路蜿蜒点缀在乡村的青山绿水间,青瓦白墙的房屋错落有致,流水潺潺,白鹭悠闲。
乡村要变美,污水先变样。为推进农村“治水”分类处置出成效,小寨坝镇全面摸排集中居住和散居农户情况,因地制宜修建污水处理设施,并全域动员农户将厕所改造与污水管网配套修建,村党支部到场监督修建进度,党员志愿者抓好跟踪问效,确保建成一个、运行一个、见效一个。截至目前,全镇已建成14个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72个,黑水排放接入城镇污水管网有户、还土还田分散式处理户,灰水排放接入城镇污水管网的户、接入人工湿地户、还土还田分散式处理户。
污水处理管网铺设施工中。余虹应摄
“我家的生活污水前几年都是直接排放在马路上的,虽然知道影响村容村貌,但确实没办法处理。好在国家有好政策,政府投资修建起了污水处理设施,把我家污水往哪排的问题解决了,现在路面总是干爽整洁,我们大伙儿的环境保护意识都显著提高了。”小寨坝镇前进村村民杨富江看着新建的污水处理设施高兴地说道。
“完善污水处理基础设备设施,让农村生活污水有了去处,处理后的尾水可以用于还土还田,好处多多!”前进村党支部书记方进书表示,结合“治厕”工作以“3+1”的模式同步推进“治水”,对于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及农业生产用水问题非常便捷有效,科学稳步推进“三水同治”,村民们都非常理解且大力支持,目前村里的污水处理设施和人工湿地正常运行使用中。
小寨坝镇潮水村志愿者巡视水库沿线。余虹应摄
治理小微水体,践行绿色生态使命
农村各类河塘、溪流、水库较多,如同毛细血管遍布村庄,治理这些小微水体是优化村居环境的重点项目之一。
近年来,小寨坝镇通过“河长制”大力开展河流管理,明确专人巡查、专人保洁,通过网格员包保管理的方式推进各类小型山塘及水库的治理。自实施长江流域十年禁捕以来,小寨坝镇已清除所有非法养殖网箱,推动河湖“清四乱”常态化。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志愿服务力量,组织志愿者们常态化开展河道、沟渠、湿地等小微水体的巡查,定期清理水域漂浮物、白色垃圾及杂草等。今年以来,已组织志愿者余人次,开展水域治理行动余次、巡查余次,全镇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河流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在%,饮用水水质优良比例保持%。
“水活了,环境美了,才能为村里带来更多发展契机。”小寨坝镇潮水村党支部书记姚乾贵表示,计划依托月亮湾自然风光和潮水战斗遗址,以农促旅,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同步发展,让乡村画卷与红色文化交相辉映,带领村民走上增收致富的快车道,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志愿者开展“治水”宣传,发放围裙。余虹应摄
党建引领宣传,引导群众参与配合
解决农村生活污水的问题,群众支持是关键,“党建+志愿服务”发挥大作用。小寨坝镇充分发挥党员、村民组长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等群体作用,通过小喇叭、坝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