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烽县田兴村坚持党建引领,探索由村党组织领办集体所有制经济实体、组建混合所有制公司,依托村内丰富的林地资源发展林下养鸡,形成集体经济“1+1”新型发展模式,有力推动村民增收致富。
支部领办集体所有制经济实体
“我们都是村级组织合作社的社员呢!”村民周光琴在村合作社成立的息烽南极兴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务工,除了每天务工可领取80元报酬外,年终还可获得多元分红。
田兴村地处小寨坝镇东北面,原是建档立卡贫困村,土地贫瘠,村里没有支撑产业,老百姓大多靠外出务工挣取收入。年,为打破贫困面貌,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田兴村党支部召开会议研究决定成立集体所有制经济实体,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白勇领办了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村里的群众都成了社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为盘活村里的资源、资产,整合各项财政扶持资金,白勇带着村干部清理核实村集体资产家底,按照一人一股的方式设置股份,实现村社合一和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全覆盖。
田兴村还推行村“两委”成员与村集体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引导村组干部参与合作社事务,完善建立健全民主决策、财务管理、利益分配、激励奖惩、风险保障、资产管理等机制,确保合作社有人管事、有地议事、有制理事。
息烽县田兴村林下养鸡养殖基地
成立混合所有制公司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作为新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彭科榕,从任职的那天起,她就一心想着要让田兴村集体经济壮大起来,让百姓的日子富起来。
担子扛在了肩上,就得扛稳。为稳步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彭科榕带领村“两委”积极探索,多方学习经验。当了解到贵阳市“探索‘1+1’(村集体经济组织出资与其他主体共同成立混合所有制公司)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模式试点”后,彭科榕找到了思路。
说干就干!彭科榕按照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模式,把目光投向了位于村里的息烽南极兴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帮扶单位贵阳地铁实业有限公司在村投资的绿壳蛋鸡养殖基地。
在与贵阳地铁实业有限公司多次协商探讨合作。今年6月,经村党支部会议研究,决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出资万元,贵阳地铁实业有限公司出资万元,1名村民出资10万元,对息烽南极兴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增资扩股,成立混合所有制公司。其中,田兴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持股49.74%,贵阳地铁实业有限公司持股45.69%,自然人持股4.57%,利益分红按照持股比例进行分配。
目前,息烽南极兴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有绿壳蛋鸡羽,产蛋量每日枚,肉鸡羽。预计年底,公司可实现盈利30万元,按照持股比例,村集体可获得收益近15万元。
“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分红后,80%将用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20%用于帮扶脱贫户的生产生活。”彭科榕说。
息烽县田兴村林下养鸡养殖基地
“双向奔赴”混动发展
为持续推动混动发展,彭科榕以召开股东招募会、院坝会、走村串户的方式,动员村民入股。为让村民吃下“定心丸”,彭科榕率3名村干部带头入股,成为公司的股东。
陈永红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脱贫户,之前主要依靠生态护林员的补贴及在附近打零工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现在养鸡是我一家三口的主要收入来源,每月毛收入差不多块钱。我都快60岁了,养鸡正适合我。”陈永红说。
自从息烽南极兴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后,陈永红便主动跟着公司学养殖技术,现在共有存栏肉鸡多只,每年创收2万多元。
“年息烽南极兴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落户田兴村后,我们就向公司申请发放鸡苗给群众养,增加群众收入。”彭科榕介绍,为鼓励农户积极参与养殖,除采取保底价回收的政策外,兴旺公司对参与养殖50只以上的农户,每户给予元的养殖补贴,让村民从不想参与、不敢参与到放心参与、积极参与、主动参与。
今年6月,成立混合所有制公司后,村党支部更是积极入户动员群众参与养鸡,村民杨继光、吴红等都成了村里新的养鸡大户。
如今,村里已经有30多户群众跟着养鸡。“这种投资小、见效快、风险低的发展方式,不仅给村集体增加了收入,也带动了村民共同发展。”彭科榕信心满满。
安政东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骏娇
编辑 孙蕙
二审 杨惠
三审 袁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