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天气回暖,活干起来速度也快。目前正在为猕猴桃枝干抹芽。”日前,息烽县石硐镇大洪村瓦房寨组村民金显粉在猕猴桃种植园区内忙前忙后。一年之计在于春。石硐镇的农户们跟金显粉一样,抢抓农时在种植园区内忙碌,劳作间隙,他们高兴地盘算着新一年的收成。一幕幕美好生活的画面得益于息烽县发展的精品猕猴桃水果产业,拓宽了村民们的增收致富路。农户金显粉正在为猕猴桃枝干抹芽“猕猴桃种植是石硐镇实施‘六权共享’模式,即将财政资金入股企业作为村集体产业股权,产生收益后按弱有所扶收益权、土地入股收益权、老有所得收益权、老有所养收益权、社会治理收益权、环境保护收益权进行二次分配,涉及中坝、大洪两村,目前种植猕猴桃亩。”石硐镇党委专职副书记徐健说,年,息烽县引进贵州中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入驻石硐镇,发展精品猕猴桃水果产业,建成中康省级农业示范区,运用农村“三变”改革办法签定合作协议,明确国家农发项目在园区实施后产生收益按照“二次分红、六权共享”进行分配。目前已带动全镇户低收入户参与种植。村集体有收入了,村民们的收入自然也少不了,这中间的实惠村民们都看得见。“从复工开始,我就一直在猕猴挑种植园区工作,每天能拿到80元工资,一个月挣块钱不成问题。年底家里每人又能得到土地流转的元分红,最重要的是挣钱顾家两不误,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事。”金显粉一边为猕猴桃枝干抹芽,一边聊着自己生活的变化。去年,园区带动周边农户户增收,并成功吸引余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告别了漫山遍野的苞谷,如今的石硐镇,数千亩猕猴桃成为青山之间的一道美丽风景,“猕天大圣”的品牌不断叫响,吸引不少游客慕名前来,成为了满载村民希望的致富产业。石硐镇大洪村猕猴桃园走进西山镇联合村,一个个扶贫产业项目落地发展,一条条通组公路连接千家万户,一栋栋秀美民居改造完工,奏响了乡村振兴新乐章。而在几年前,联合村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空壳村”,地理位置偏僻,缺乏产业支撑……面临着诸多发展难题。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西山镇建立了亩精品果园,结合农村“三变”改革,以每亩元的价格流转村民土地,同时村民还可以在果园务工,增加收入。目前,桃子、葡萄、脆红李等长势良好,预计7月至8月进行采摘,产量近80万斤。“一方面,依托精品果园,我们还将建设森林烤吧,带动农户发展农家乐,另一方面,全力打造文安花海,同时和旅游公司接洽,针对息烽县内游客开展一日游活动,拓宽产业销售渠道。”原西山镇宣传委员汪璐说,力争在5月初建设完成,5月底全面开放。同时,该镇还在网上接收了贵阳农业订单,农户利用自家土地进行种植,收成后根据订单要求发货。目前,92亩萝卜、30亩高粱正在种植中。汪璐表示,当前,虽然疫情还没结束,但也要抢抓农时,耽误不得。眼下,西山镇正建立起产销结合、农旅融合、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子。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发展,今年以来,息烽县明晰发展定位,坚持用脱贫攻坚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乡村振兴——
紧盯低效农作物调减目标。以12个已出列贫困村、成片坝区、“四个全覆盖”区域和50亩以上生产要素集聚区为重点,采取有力措施,全力完成低效农作物调减面积亩,低效农作物保有量1.2万亩的硬任务。坚持“3+N”产业发展方向。全面推动猕猴桃、葡萄、吊瓜、刺梨、李子等十大特色产业快速发展,扎实推进电力、防汛、防洪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农技服务水平,持续巩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果。加强产销对接。积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加大引进、培育加工企业力度,打造名特优质新农产品。启动息烽农产品加工园区规划建设,实现种、养、加、销融合发展,全力打造黔中农产品加工集聚区,推动更多“息货”出山。脱贫攻坚越是到最后关头,越容不得丝毫懈怠。息烽县正以稳夺胜利之势,推动产业发展,巩固已有脱贫成果,确保收官之日必是颗粒归仓之时。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高伟编辑罗昌编审王太师王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7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