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扶贫故事咬定青山不放松意气风发向

北京皮肤科主治医院 http://m.39.net/pf/a_4655748.html

军人在部队是一把尖刀,在地方也是一块好钢。年,我穿上了军装,成为了空军某部的一名战士。年,我退伍后回到家乡,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农民。部队教会了我责任、担当、奉献,也教会了我吃苦耐劳、勇往直前。年,意气风发、充满干劲的我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成为一名全职“兵支书”。近8年来,我始终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承诺,奔忙于扶贫第一线,为脱贫攻坚奉献出我最大的力量。

我叫彭启军,是贵阳市息烽县九庄镇团山村的党支部书记。团山村位于九庄镇东北部,全村现有10个村民组,有户人。耕地面积亩,林地亩,森林覆盖率80%。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6户54人。以种植玉米、水稻为主的传统农业加上落后的基础设施,严重制约了团山村的发展。要想改变全村面貌,加快脱贫致富的进程,就必须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打通脱贫致富的“最后一公里”。

疫情期间彭启军(右一)带领党员突击队在村里宣传

作为一名“兵支书”,我带领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原村主任吴文平67岁,已有20多年党龄,本已可以退休回家享受天伦之乐,他却在家门口修建了平米的圈舍,发展养鸡产业,带动大家养鸡挣钱。随后,团山村党支部在全镇率先引进了专业的养殖企业,抢先发展肉鸡养殖产业,激发了村民创业就业的热情。  用心付出就有回报,目前全村已有30多户大型养殖户,年出栏肉鸡50万羽。同时,我们还发展了脆红李种植余亩。种养殖业发展均采取“公司+农户+村集体”的模式,成功帮助贫困户全部脱贫,帮助村民致富增收。

彭启军(右)到村民家发放脱贫攻坚政策宣传资料

过去团山全村没有几条公路,很不利于发展。为了村里的公路尽快完成改造升级,我积极争取多方资金,带领村民共同参与。几年来,我们先后实施了凉水井至纸房村村委会、岩上组至纸房村中坝组等10余条共计16公里的公路建设工程,在全镇率先实现了村组公路全覆盖。以前的团山村受地形地貌等因素影响,季节性缺水问题严重,供水非常不稳定。我担任村支书以后,积极向县、镇反映情况,努力争取改造项目,目前团山村已完成建设连片供水管网工程,实现了全村户户通自来水,解决了30多户养殖户的生产用水问题。  随着村民经济条件改善,用电需求逐渐增大,村民经常反映原有线路频繁断电、电压低、供电能力不足。最让我难忘的是在年,退伍老兵胡恩伦家中电线老化引发了火灾,导致房子被烧毁。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快解决村里的用电安全问题。去年团山村已完成了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有效提高了线路绝缘化率,提升了供电可靠率。现在每个村民组都有变压器,每家每户都能用上安全电、稳定电。

彭启军在村委会电脑上查阅资料

年以来,我争取资金帮扶贫困户、边缘户60人次,帮扶金额达.91元,帮助贫困户、4类重点人员、困难群众危房改造55户,帮扶金额达元。村里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咬定青山不放松,意气风发向未来。在部队上我是优秀士兵,在民兵应急连我是训练尖兵、优秀个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率先垂范、敢为人先、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用钢铁般的意志和一往无前的勇气带领村民走向致富路,齐心协力振兴乡村。

整理息烽县融媒体中心黄舒城李星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张莹

编辑何涛

见习编辑周睿

编审王璐瑶杨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