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昨天挣了元,前天挣了元,今天估计也能到多元……”在息烽县石硐镇大洪村李子基地,村民陈信敏一边娴熟的给李子套袋,一边笑着告诉记者。
息烽县石硐镇大洪村过去是国家级贫困村,近年来,依托产业结构调整,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与龙头企业为抓手,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其中,李子产业发展至今已有亩。其中,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种植亩,10余户农户种植脆红李40余亩。
陈信敏务工的李子基地则属于贵州鸿昇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于年入驻大洪村,流转余亩土地发展李子产业,主要品种为南非黄金李、布朗李,全部为高端李子品种,其中,黄金李于年试挂果,挂果量达斤。
据介绍,该基地每年以元/亩的价钱流转土地,李子每年施有机肥7次、除草3次、套袋、摘果以及管护都需大量劳动力,年至今务工支出达万元,切实带动村民实现就业增收。除此之外,基地收益所得的15%分红给大洪村村集体,村集体通过“六权共享”分给村民,真正实现让利于民,促民增收。
“今年,我们的李子初挂果期,根据这几天套袋情况预计,每棵树可实现个挂果量,预计年产量达00斤,产值50万元左右。”贵州鸿昇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琼说,“明后年,李子还将进入旺果期,届时将实现更多增收。”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刘娟
编辑罗昌
编审王太师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