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果盘子多彩。牢牢把握“八要素”,用好“五步工作法”,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总体目标,以调减低效农作物种植、调优农业产业结构、提高森林覆盖率、打造生态旅游精品线为路径,全力以赴推进农业(扶贫)产业结构调整。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完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7.9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49.42万亩的56.46%。近三年来,大力实施“3+2+N”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共引进和培育经营主体家,共调整产业21.32万亩。依托“息烽县红岩葡萄种植示范园”和“贵阳市息烽县中康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形成中低海拔区域葡萄产业带、中高海拔猕猴桃产业带、李子产业带。
二是菜篮子丰收。突出重点蔬菜保供基地和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聚焦优势单品、优势时段和优势区域,利用自然气候优势,大力发展白菜、萝卜、甘蓝等夏秋冷凉蔬菜种植,黄瓜、茄子、番茄等次早熟蔬菜种植,带动全县蔬菜产业发展。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26.2万亩(次),产量36.8万吨,综合产值11.5亿元;建成规模化、标准化蔬菜基地2万亩;绿色优质高效技术和接茬模式推广12.6万亩(次),优势单品种植面积6.3万亩(次)。
三是肉袋子丰富。建成以九庄镇、鹿窝镇为核心区等6个乡镇为辐射区的肉鸡养殖园区,“一园一库四中心”布局初步现象。以息烽德康家禽养殖有限公司龙头企业带动下,采取“政府+企业+家庭养殖场(农户)”和“六统一”模式,发展家庭养殖场(户)余户,修建鸡舍45万平方米,年预计出栏达万羽,产值6.5亿元。推进渔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持续发展,通过招商引资和培育经营实体等方式,发展设施渔业、冷流水养殖、大水面生态养殖、稻田综合种养,有序推进全县生态渔业发展。目前全县注册渔业或涉渔经营实体18家,渔业专业合作社3家,休闲渔业(含垂钓)余户,涉及池塘异位循环水养殖余亩、池塘工程化循环养殖余亩、特色冷水鱼养殖亩、稻田综合种养余亩、山塘水库大水面生态养殖(渔业增殖放流)余亩、传统池塘养殖余亩。预计年全县水产品产量达0吨。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