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脱贫故事脱贫致富还要靠自己勤劳丨

一条蜿蜒的硬化小道伸向一幢崭新的农家小院,田坎上、庭院里、池塘边翠木垂柳,柑橘桃李等果树点缀其中,错落有致,所见所闻俱是一派欣欣向荣的田园风光。

这个美丽的地方就是我的家。我叫李发忠,是贵阳市息烽县永靖镇上红马村村民,今年53岁。我家中有4口人,两个女儿,其中一个刚刚毕业,另一个还在念大学。妻子叫吴道碧,小时候从楼上摔下来,胃功能受损,干不了重活。以前一家人靠种地和我做零工维持生计,家庭经济收入较低,经常入不敷出。  年,我家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户。我非常清楚,要想走上独立自强的脱贫致富之路,各级政府部门开展的扶贫工作只是帮扶和帮助,最根本的还是要依靠自己的努力。

李发忠家的新房

几年前,我家住的房子由于年久失修,每次遇到雨天就会“外面下小雨,家里下大雨”,虽然四处漏雨但不得不住下去。我特别想通过自身努力改变贫穷现状,一直努力干活攒钱。年,在各级各部门的帮助下,我将家里30平方米狭窄破败的小木屋拆除,重建了一幢多平的二层小洋楼。现在,再也不用担心打雷下雨了。  年,听说不便外出务工的村民可以申请工资性岗位,我向村里提交申请,很快获得了护林员的工作。每个月元工资,还能就近照顾家,我对这个工作很满意。

李发忠参加村里举办的烹饪培训班

今年春天,村里开始发动群众们种植菊花。很多农户考虑到是第一年种植,技术和知识等各方面都不成熟,害怕会种失败赔钱,不愿参与。我仔细思考后,决定把自家的土地全部拿来种上菊花。我认为,我们农民祖祖辈辈都习惯于种植低效农作物,但每年的收益都很低,是时候转变思维发展点别的产业了。无论如何,种植经济作物的收入也不会比玉米低!  截止到今年11月份,我家种植的菊花全部卖完,刨除成本,净收益余元,比以前种玉米收入高太多了。现在,我们家庭收入稳定,经济状况比以前好多了,也真正让我感受到了幸福的滋味。明年,我还将继续发展菊花种植,再加一把劲,争取将收入再翻一番。我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息烽县融媒体中心成婵

整理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刘娟

编辑刘娟利

见习编辑潘晓飞

编审王璐瑶杨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20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