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刘力恩,是贵阳城市轨道交通集团的员工。年初,组织选派我到息烽县小寨坝镇田兴村调换原来的驻村同事。
我与村支两委干部、驻村队员一起,在农家院坝、田沟土坎,与群众拉家常。看到谁家农产品卖不出去,我都会想方设法的帮助这家人增加收入。渐渐的我有了一个“总调度”的外号,是乡亲们和村委及驻村队员给我取的。得到这个“外号”,是因为我的驻村帮扶工作跟销农产品有很大关系。
我所在的单位在田兴村投资建立扶贫产业息烽南极兴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发展林下养殖绿壳鸡蛋为产业带动老百姓参与养殖。每周我都会提前通知贫困户和农户准备好家里的农产品,拿到基地广场售卖,以此增加收入,前后共计组织96余户售卖农产品,销售金额6万余元。
刘力恩(左二)去村民家中走访
平时周末公司很多同事知道我要回家就会打电话让我帮忙带些村里的土特产和绿色食品,我走访的次数多了,他们经常给我打电话“报备”家里的情况,因此大家亲切的叫我“总调度”。
刚到田兴村不久就思考着如何提高农户的养殖技能,于是和兴旺公司对接组织一场养殖技术培训,为贫困户创收。刚开始走村串户的通知大家来培训,效果并不好。培训当天,好多贫困户都没来,难道大家对养殖不感兴趣?一打听才知道,贫困户大部分是老年人和因病或缺技术的,还有些是家里根本没有养殖场地的,想养也没有条件和能力养殖。
刘力恩(左一)去村民家中走访
于是,我将这一情况和公司领导汇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经研究决定贫困户将鸡苗入股到兴旺公司养殖基地,由兴旺公司出饲料出技术进行代养并负责销售,贫困户每月固定领取分红。为减轻贫困户购鸡苗的压力,贫困户购鸡苗时贫困户只需出10元,兴旺公司每只补助8元,这消息一出,贫困户纷纷购鸡苗入股到兴旺公司,有39户共投入只鸡苗,合作期满贫困户可获得近10万元分红收益。
从我驻村就开始帮扶田兴村张家湾组贫困户刘翠香,她现年54岁,是个聋哑残疾人,两个儿子长期在福建省打工,身边没有亲人照顾。针对刘翠香的实际情况,我经常送食物过去表示慰问。
田兴村文艺队
为了进一步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我牵头组建了田兴村文艺队。我协调工作组筹集资金余元,用于购买音响、DVD、大鼓、腰鼓等设备,并推选出队长,每晚带领村民在群众活动中心广场开展文艺活动,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
回首我的驻村经历,我无怨无悔,我不会因为虚度光阴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自责,因为我用人生中最宝贵的时间践行了一名党员在脱贫攻坚中应该坚守的初心和使命,认真履行了一名扶贫干部的应尽职责,带领群众奔小康。在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阶段,我时刻准备着。
作者刘力恩
整理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娟
见习编辑段岚茜
编辑骆航念
编审王璐瑶韦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