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息烽县鹿窝镇马屯村党支部带领党员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立足为群众办实事目标,着力解决好群众持续创收问题,让群众巩固脱贫有“路”可循,让农户致富有“路”可走。近日,在马屯村党史学习教育专题会上,马屯村支两委、驻村干部围绕如何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新渠道各抒己见。
“我们村留守在家的群众大多是一些老弱劳动力,综合考虑现有资源,我认为发展木耳种植可行。一方面木耳种植要求不高,容易管理,老少皆宜种植,大家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另一方面占地面积小,可以充分利用家门口的空间,就实现增收。”马屯村党支部书记邱万强说。 说干就干,马屯村驻村干部积极向鹿窝镇党委、政府申请专项帮扶资金2万元,从贵阳雨之润菌业有限公司购入余个木耳种植菌棒,向全村24户脱贫户免费发放菌棒,以家庭为单位、以庭院为基地,采取“党支部+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导农户发展木耳种植,积极探索庭院经济发展新路子。
马屯村“干群一心”装车配送木耳菌棒
“种植木耳确实没有什么难处,它又不用洒什么肥料,我家木耳这几天已经开始出菇了,预计这棒到时候将近能卖块钱,老百姓这个房前屋后都能搞发展,搞收入。要是这一批效果还不错的话,我打算再多种点,争取多赚点。”马屯村木耳种植户陈忠先乐呵呵地说。 “在庭院搞种植,可以把农户庭院闲置空间充分利用起来,管护难度也小,一个人就可以,十几天木耳就能长出来。鲜木耳公司会统一回收,如果农户认为市场上的价格高点,也可以自己卖。”正挨家挨户查看木耳长势的马屯村驻村第一书记覃志军介绍,在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坚持抓好木耳种植,并将以此为基础,带动土鸡、土鸭等家庭养殖,发展壮大庭院经济。
马屯村木耳种植户陈忠先展示正在出菇木耳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目前,上级新选派到我镇的驻村工作队员已全部到位,下一步,驻村工作队将与村支两委一道,以学史增信促进乡村振兴工作,切实在推动学理论、固成果、兴产业、美村庄上下功夫,在办实事、开新局上见成效,为鹿窝乡村振兴事业贡献力量。”鹿窝镇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讯员丁娅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刘娟
编辑罗昌
编审孙晓蓉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