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烽县鹿窝镇马屯村驻村第一书记邹佩言:
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挥洒青春和汗水
我叫邹佩言,是市委统战部一处的工作人员。年1月,我被选派到息烽县鹿窝镇马屯村驻村,6月份调整为驻村第一书记。从办公大楼到乡间田野,我把百姓的幸福扛在肩上、把群众的冷暖记在心中,开始了“白加黑”“5+2”的忘我工作。
在马屯村,传统农业仍是村民的主要谋生方式。村民们栽种的白萝卜长势喜人,但在丰收季节却出现了滞销。随着天气变暖,萝卜随时可能开花起苔变质,村民们心急如焚。于是,我带着村干部四处联系加工厂、蔬菜配送公司等,在单位主要领导协调下,最终促成了合力超市和马屯村达成收购意向。
年10月底,我在前往镇政府对接工作的路上不慎摔伤,经医院检查为肘关节粉碎性骨折,并进行了手术。手术后在家养伤的3个月里,即使左手吊着绷带,我的心思也时刻牵挂着村里,随时和村里保持着联系。
年春节刚过,在胳膊恢复了部分功能后,我又立刻回到驻村岗位,一头扎进了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战中,迅速推动马屯村土地流转、辣椒产业筹备等工作。
驻村期间,我走访农户,协调解决村民矛盾,帮助村民解决增收致富问题,不舍昼夜,白天匆匆忙忙在路上,晚上披星戴月录资料。
青春因奋斗而精彩,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挥洒着青春和汗水,这是我人生中一段宝贵的经历。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彭刚刚整理
贵州民族大学学生韦光飞:
扶贫之“手”托起生活的希望
我叫韦光飞,是贵州省望谟县打易镇边艾村仁行地组村民,现为贵州民族大学的一名大四学生。
高二那年,爷爷帮邻居装修房子时,不慎从一楼楼顶摔下,造成背部脊椎骨折。不久后,弟弟又被三轮推车压伤左腿。无奈之下,远在浙江打工的父母只得回家照顾我们。由于没了收入来源,一家人的生活都没了着落。
当地政府知道情况后,将我家列为精准扶贫户,在政策、思想等方面给予我们鼓励,我和弟弟也得到了教育资助。很快,爷爷和弟弟的身体恢复,父母也选择留在家中做起了小本买卖,生活逐渐好转。
然而,好景不长。年11月中旬,母亲突发疾病,多次手术掏尽了家中积蓄。尽管家里借债20来万元为母亲治病,但她依旧离开了我们。
这时,帮扶干部向我家伸出了援助之手,无论是政策上还是物资上,都给了我家莫大的鼓励。有一次,帮扶干部陪我们吃“连心饭”,期间她说了一句话:“你们的妈妈不在了,但你们多了我一个家人,一个姐姐。”那顿饭,是母亲去世以后,我吃得最香的一顿饭。
今年年初,帮扶干部又为我家种植油茶树和杉木争取到了补贴,加上种植鸡枞菌的产业扶贫政策补助和征地补偿,我家的欠款还了大半。
最近,政府又引进了养鸡项目,每家可以免费领养两百只鸡,还补贴养殖费用,养殖所得全归个人所有。这对我们家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家里的笑声也逐渐增多。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庭静整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