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周代敏,年来到息烽县养龙司镇这片热土,先后担任镇长、党委书记,成为了养龙司镇这个大家庭的一家之长,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是我这些年的奋斗目标。 经过三年的苦干实干,我们用“六个农民”新机制铺就了养龙司镇脱贫攻坚致富梦。
周代敏在田间地头宣传”六个农民“
初来养龙司镇时,我用一个月走遍了养龙司镇17个村个村民组。在对全镇贫困户致贫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后,我发现脏乱差、缺资金、安于现状、不愿拼搏等因素占据了较大比例。于是萌发了在养龙司镇实施“六个农民”新机制的想法,我希望把贫困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换成实实在在的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动力。 “六个农民”,是指做感恩农民、守法农民、诚信农民、孝顺农民、奋发农民、文明农民。此项工作,是针对全镇生活最困难的贫困户开展的。 六个农民“既是一套激励机制,同时也是一套约束机制。其中”积极支持、带头配合政府因公共利益组织实施的项目“”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诚实不欺,重约守信,不掺杂使假“”孝敬老人,爱护儿童,家庭家族团结“”不好吃懒做,不打牌酗酒,在精准扶贫中主动脱贫“”保持房内外的卫生清洁,节约使用水电等能源“等具体规定,对群众容易滋长的一些陋习作了禁止性规定,有利于扶贫项目落地,有利于形成良好乡风民风,更有利于推进农村地区社会治理。 这套机制通过对每个贫困户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再折算成一定数额的扶贫资金分红,避免扶贫分红资金平均化,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和脱贫致富信心。 但如何将”六个农民“新机制在全镇范围内顺利推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起到它应有的作用,成为了那时脱贫攻坚工作最棘手的问题。 年,”六个农民“考核方案通过镇党委会审议通过后,我带领全镇帮扶干部利用”白加黑“、”五加二“学好、讲好、用好”六个农民“,通过讲习所、党员大会、走村入户等多种方式宣传”六个农民“。确保人人知晓”六个农民“。 自我镇实施”六个农民“政策以来,在转变贫困户”等靠要“思想,改善干群关系,改变村容村貌等方面,都收到了良好效果。 过去,镇村干部时常会跟我反映,到村开展帮扶工作时,经常会遭到有些贫困群众无视、甚至辱骂,对帮扶工作及干群关系都造成不良影响。”做感恩农民“提出:积极支持、带头配合政府因公共利益组织实施的项目等。现在镇村干部下村走访贫困户,群众的积极性和配合度都有较大提高。 让我感触颇深的还有人居环境的改变,以前镇上一些贫困户家门口卫生状况十分糟糕,路面上污水横流,废弃房屋、杂物棚、猪牛圈歪歪斜斜,生活垃圾随处可见。”做文明农民“明确提出要保持人居环境干净卫生,保护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年以来,全镇新增植树造林约亩。贫困群众更加注重房前屋后及道路周边环境卫生维护。如今的养龙司镇,一座座村庄绿意萦绕,道路宽敞干净、民居明亮整洁。 最令我欣喜的是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的转变,如茅坡村郑家林组贫困户李光奎,过去思想上不积极进取,经常走村串户打麻将,家中卫生环境较差,村支两委多次约谈教育均没有改变。”奋斗农民“提出不好吃懒做,不打牌酗酒,在精准扶贫中主动脱贫。此后李光奎戒掉了麻将,经常就近打零工,还喂了两头猪,家里也打扫得干干净净,房前屋后变得明亮整洁;像李光奎一样思想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贫困户在养龙司镇比比皆是。 在”六个农民“具体实施过程中,我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列为考核重点。极大的提高了贫困群众参与集体工作的积极性。全镇贫困户纷纷参与到刺梨、百香果等产业种植中来。近几年来,我镇引进种植经营主体70余家,带动农户户,其中贫困户余户。 年来,我镇发放”六个农民“分红资金79.6万,惠及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同时年,养龙司镇贫困户户人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并无一反贫致贫。 接下来我计划在全镇打造”六个农民升级版“,年第一季度拟将蚂蝗村、江土村作为”六个农民“考核整村、整组推进示范村,以增强村民的内生动力以及村民组之间的团队意识为目标。努力将全镇群众培养成兼具感恩、守法、孝顺、诚信、奋发、文明的”六个农民“。
李仙杨爽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刘娟
编辑 韦依
编审 王璐瑶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