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扶贫故事女镇长怀着二胎做好保姆式

我叫张孟碧,经组织安排,年到息烽县石硐镇工作,于年6月担任石硐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在石硐镇工作六年,参与并见证了石硐镇十三五期间翻天覆地的变化。说起搞扶贫工作,大家都说我是一个“攒劲”的女强人。特别是今年,哪怕受到疫情影响,看到我们石硐的“弥天大圣”猕猴桃成功走向市场,我觉得一切都值了。   作为人民公仆,做好保姆式服务,不管是在营商环境,还是脱贫攻坚上,都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态度。

疫情期间,怀着二胎的张孟碧,进村入户了解群众需求

战贫:“攒劲”女强人舍小家为大家   我是息烽小寨坝镇南桥村人,从小就在农村长大,对“地无一里平,人无三分银,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爬坡上坎石旮旯,四季水鞋不离脚”的家乡感受最深。大学毕业后,我先后做过劳动保障协管员、村委会主任等工作,积累了一定的农村扶贫工作经验。   年11月,经过严格的民主推荐、组织考察、组织任命等程序,我被任命为石硐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提名人选。这对我来说,变换的是工作地点,不变的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初心。   刚到石硐镇时,正经历从村干部到乡镇领导干部的转变,面对新的岗位和更高的工作要求,我要求自己从零开始,从头再来。白天,我出门下乡进村入户,了解民情民意,晚上,我回到办公室加班到深夜,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每个星期都是这样连轴转,不分白日夜晚的工作,很少能够回家,同事们都说我是一个“攒劲”的女强人。

虽然我的家就在息烽县城,开车只需要40分钟就可以到,但在脱贫攻坚关键时期,我最长的时候,一两个月都不能回一次家。我的儿子几乎天天都是在亲戚朋友家做作业,他每天打“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今天我要去哪吃下午饭?”作为母亲,每次接到孩子这样的电话,我心里都无比的愧疚。   但与自己的“小家”比起来,石硐这个“大家”更重要,自己这么拼,为的就是石硐镇户人的贫困人口,为的是石硐镇千家万户的的人民群众。   战疫:二胎妈妈走上“抗疫”一线   我大学毕业于贵阳医学院,虽然没有直接从事本专业的的工作,但作为大学学过医学专业知识的我,对今年初突发的疫情,我的责任感比一般人要深。   疫情传播初期,大家对新冠肺炎的了解都不多,而且恰逢爆发期,防范起来难度更大,防控压力自然不小。碰巧那个时候我已经怀上二胎,作为一个准妈妈,按理说我更需要注意自己的身体。但是在疫情防控最薄弱的基层乡镇村寨,专业的防控知识比较缺乏,我作为医学专业的领导干部,深知疫情的危险性,但作为乡镇领导,作为曾经医学专业的学生,我必须要走上疫情防控的第一线。   疫情防控部署上,多次组织村干部、卫生防疫部门的人员,安排部署防控重点。在疫情防控一线,我顾不上怀孕的特殊情况,医院、卡点以及隔离人员居住点等高风险区域,了解安排疫情防控的具体措施,对一线的防控人员关怀慰问。   复工复产期间,为了抓住产业春耕下种的黄金时期,在“战疫战贫”都不能耽误的关键时期,也恰逢临近预产期期间,我仍然挺着大肚子,走村窜寨协调机械、肥料等生产物资和口罩等疫情防控物资,与大家一起站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   所幸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石硐镇一直保持“零感染”的记录,成功阻击疫情扩散到石硐,我也与自己的二胎宝宝战胜疫情,孩子平安出生。

张孟碧(右一)在了解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

服务:助力产业做大做强的女镇长   作为从农村走出来的扶贫干部,我深知只有把乡村的基础设施搞起来了,才有发展产业的基础,群众增收才能有保障。   在分管扶贫工作期间,通过整合涉农资金,一改往日“输血”式扶贫,动员商人、专业技术人员等各方面社会力量参与到精准扶贫工作中来。   要招商引资,第一项工作就是要提供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像保姆一样做好服务。石硐镇中坝村的致富带头人舒红,早些年外出经商,赚到了第一桶金,听说他计划在修文发展猕猴桃种植,我立马找到他本人,再三上门拜访,希望他把产业带回家乡,带领父老乡亲共同致富。   通过前期的努力,舒红愿意在中坝搞产业——但是只搞家族庄园式的小果园,计划种出来自己吃,小打小闹的种植很难形成支柱产业。为了让他在石硐把猕猴桃种植做大做强,我邀请了贵大农学方面的专家,来考察当地的土壤等地质环境,发现特别适合种植猕猴桃产业,这为发展猕猴桃产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我们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以及整合扶贫资金的方式,先后投入约余万元,把包括中坝村、大洪村在内的主要猕猴桃种植区的村村通组组通道路第一时间建成,为舒红和他们成立的贵州中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扩大猕猴桃种植提供便利条件。为了扩大种植规模,我多次协助解决土地问题,以“三变改革”为契机,通过创新“六权”模式,并把万元以入股分红的方式入股中康公司……

张孟碧(左二)入户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

只要他们遇到困难,只要他们提出要求,我就像一个保姆一样,不厌其烦的为他们提供服务,只为打造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   通过多年的努力,到年,中康公司投入万元,累计完成亩的有机猕猴桃种植,种植基地覆盖到石硐镇3个村,每年带动石硐镇人次就业,目前已全部实现挂果,自创的“猕天大圣”猕猴桃品牌,今年产值达万元,实现余万元的分红,不仅是石硐,乃至成为息烽、贵阳的一大重要支柱产业,真正的让村集体经济做大做强。     如今,中康公司的猕猴桃,单价是普通猕猴桃的两三倍以上,已经成为了贵州高端精品水果的代表,产品主要销往国内一线城市及东南亚国家。每次看到国外的订单,看到务工群众繁忙的身影,我心里感慨万千。通过长达六年多的努力,我们终于找到了一条造血式的扶贫道路,探索出来适合石硐的脱贫模式,终于让我们石硐的农特产业,走出贵州大山,带领群众走上脱贫致富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李坚整理

编辑施昱凌

编审田旻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2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