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遵义日报
■ 张宗荣
李定之,男,汉族,生于年,原籍贵州省桐梓县兴隆区犹官坝①。
年5月9日,红三军袭占彭水县城后,于14日进入贵州境内,“继续在南川、綦江一带活动,另一部则向黔边发展,已进至正安等县。”②“现又由务川、正安等县向川南之南川、綦江、涪陵一带积极进攻,已占领兴州(距南川仅二三十里)。”③红三军一部已进至綦江、南川桐梓连界的青羊石、桃子荡附近。④
受红军宣传影响,当地群众纷纷响应红军号召,李定之在老家犹官坝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任战士。
李定之参加红军后,随部队转往黔东,参加开辟黔东苏区新的根据地。年10月24日,红三军与红六军团在黔东印江木黄胜利会师。随后,根据中革军委的决定,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经整编后,李定之被编入红二军团四师十一团三连二排二班任战士。
为策应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李定之所在红二军团先后参加了攻击龙家寨、浯溪河、小井、象鼻岭、胡家沟、招头寨、板栗园、芭蕉垞等战斗。粉碎敌人的六路围攻,参与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牵制了大量敌人。
年11月,李定之随部队撤出湘鄂川黔根据地。突破大庸澧水、沅陵沅江封锁线,参加了湖南芷江便水、贵州平越(今福泉)、修文扎佐、威宁以则河(今赫章)等地战斗,占领黔(西)大(方)毕(节),到达盘县。
年3月,部队向普渡河渡口急进。在普渡河连续作战后,占领楚雄、丽江等地,于4月28日胜利渡过金沙江。年7月初,红二军团在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红二军团、红六军团和红三十二军组成红二方面军。
接着从甘孜东谷开始北上,经上阿坝、下阿坝,翻过两座雪山,经过草地后,又过四座雪山,再经毛儿盖、腊子口,到达哈达铺,参加了甘肃南部和陕西西南边境(陇南)、甘肃成县五龙山等地的战斗。
在陕北天水浦与胡宗南的部队作战中,李定之右腿和右肩受伤。年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将台堡会师,胜利结束长征。
随后,李定之被送到红一军团卫生部,和在天水浦战斗中受伤的红二军团新编五师⑤十五团一营二连一排副排长李绍清等人一起治疗。
西安事变后,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李定之被编入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三团五连。之后,他被八路军留守处送到西安八路军招待所,三天后又乘车转到湖北汉口八路军办事处。
年4月22日,李定之由八路军驻汉办事处转入国民政府宜昌中央伤兵管理处第一休养院第二中队治疗。⑥
之后,第一休养院先后迁到湖北阳罗洞、湖南耒阳县金盘堂、广西兴安县回龙乡三村,有多人伤愈后被新四军接走,李定之等伤重的多人随第一休养院又先后迁到贵州独山、清镇、桐梓等地。年,李定之被转到驻扎息烽的第二休养院,不久李定之等25人被转至驻扎在湄潭永兴的第十七临时教养院八路军伤兵独立班。⑦
年,李定之、李绍清在湄潭与中共地下党员何恩余等取得联系,并积极开展地下组织工作。⑧
年11月湄潭解放后,李定之与20余名战士将八路军证物交给永兴区委。上级指示:愿意回家者,可以到专区(遵义)领取证件回家。李定之和李绍清选择留下,李定之被安排在永兴区公所当炊事员,李绍清任警卫员。两年后迁到永兴区马渡河落户,直到年。两年后,李定之和李绍清一起在永兴茶场参加工作,李定之担任一队炊事员。李定之后因年纪大,难以胜任炊事工作,年被辞退。
被辞退后,李定之住在战友李绍清家里。年,李绍清恢复了红军战士的身份。⑨
年4月12日,湄潭县有关方面通过调查核实,确认李定之系年参加红军后医院,后转来湄潭永兴十七临时教养院的人员,承认李定之为失散红军。⑩
注:
①犹官坝,原属贵州省桐梓县兴隆区,今属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关坝镇兴隆街社区。
②《红色中华》报第期,年6月12日。
年7月中旬,红二、红六军在湖北省江陵县普济观合编,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年3月,红二军团在湖北省长阳县枝柘坪缩编为红军第三军。
③《红色中华》报第期,年6月21日。
④《红军转战贵州——旧政权档案史料选编》,贵州省档案馆编,贵州人民出版社,年。
⑤年9月7日,红五师改编为红三十二军第九十六师。
⑥重庆档案馆保存的中央伤兵管理处第一休养院第二中队造呈民国二十九年一月份《八路军实有人数名册》。
⑦《中国共产党湄潭县历史人物》之《李定之自述》,年10月1日。
⑧《中国共产党湄潭县历史人物》之《李定之自述》。
⑨《中国共产党湄潭县历史人物》之《李定之自述》。
十七临时教养院八路军独立班部分人员名单:李定之(贵州桐梓)、李绍清(贵州大方)、李正忠(四川万县)、熊炳章(贵州大方)、周家容(河南)、雷大礼(四川广元)、张召玉(四川广元)、何从明(四川广元)以及刘正礼、张胜发、龙辉让、樊玉廷、王大排、陈光容等。
⑩年4月12日,中共湄潭县委落实政策领导小组文件(湄落字[86]19号)《李定之同志参加红军的调查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