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贵阳网
1月21日,记者从相关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根据贵阳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贵阳市耕地面积.23公顷,其中,29.08%的耕地分布在开阳县,分布面积最大,清镇市、花溪区、息烽县、修文县四个区县耕地面积较大,占全市耕地的60.82%。
年9月,贵阳市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开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以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汇总数据。
全市主要地类数据公布如下:
(一)耕地.23公顷(.51万亩)。其中,水田.76公顷(70.00万亩),占24.43%;水浇地.30公顷(1.32万亩),占0.46%;旱地.17公顷(.19万亩),占75.11%。
(二)林地.42公顷(.50万亩)。其中,乔木林地.37公顷(.50万亩),占65.47%;竹林地.84公顷(1.25万亩),占0.20%;灌木林地.75公顷(.73万亩),占32.42%;其他林地.46公顷(12.02万亩),占1.91%。开阳县、清镇市、修文县和息烽县4个区县林地面积较大,占全市林地的70.54%。
(三)草地.15公顷(6.69万亩)。其中,天然草地18.91公顷(0.03万亩),占0.42%;人工牧草地17.58公顷(0.03万亩),占0.40%;其他草地.66公顷(6.63万亩),占99.18%。草地主要分布在花溪区和开阳县,占全市草地的41.23%。
(四)湿地.81公顷(0.40万亩)。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包括7个二级地类。全市湿地均为内陆滩涂,无其余红树林地、森林沼泽、灌丛沼泽、沼泽草地、盐田、沿海滩涂、沼泽地地类。湿地主要分布在清镇市和开阳县,占全市湿地的93.26%。
(五)城镇村及工矿用地.84公顷(.01万亩)。其中,城市用地.72公顷(41.52万亩),占34.32%;建制镇用地.21公顷(10.97万亩),占9.07%;村庄用地34.03公顷(57.46万亩),占47.48%;采矿用地.71公顷(8.51万亩),占7.03%;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17公顷(2.55万亩),占2.10%。
(六)交通运输用地26.46公顷(40.32万亩)。其中,铁路用地.41公顷(4万亩),占9.92%;轨道交通用地.72公顷(0.36万亩),占0.90%;公路用地.49公顷(20.98万亩),占52.04%;农村道路.66公顷(13.55万亩),占33.60%;机场用地.18公顷(1.34万亩),占3.32%;港口码头用地18.74公顷(0.03万亩),占0.07%;管道运输用地40.26公顷(0.06万亩),占0.15%。
(七)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2公顷(26.45万亩)。其中,河流水面5.05公顷(7.81万亩),占29.51%;水库水面.49公顷(15.40万亩),占58.21%;坑塘水面.28公顷(2.37万亩),占8.98%;沟渠.49公顷(0.54万亩),占2.05%;水工建筑用地.11公顷(0.33万亩),占1.25%。无湖泊水面和冰川及常年积雪。清镇市和开阳县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较大,占全市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53.29%。
据了解,贵阳市“三调”全面采用优于1米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制作调查底图,广泛应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无人机等新技术,创新运用“互联网+调查”机制,全流程严格实行质量管控,历时3年,上干调查人员先后参与,汇集了78.46万个调查图斑数据,全面查清了全市国土利用状况。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昌金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