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阳市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方案》印发,《方案》提出将推进贵阳贵安融合发展,高质量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将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培育发展总部经济
出台支持总部经济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实施目标企业储备、总部企业招引、总部载体建设等工程,建立总部企业招商项目库,积极引导本地有实力的企业嫁接市外优质资源。加快汇聚一批具有区域中心能级、综合效益贡献度高的总部企业。在观山湖区、云岩区、南明区、贵安生态新城等布局建设功能品质高端化、形象品牌国际化的总部经济发展集聚区。推动总部经济与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楼宇经济协同融合发展。建立完善相关利益分享机制和配套政策,为市(州)企业在贵阳贵安设立总部和研发中心提供保障。
到年,贵阳贵安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和服务环境更加优化,总部经济发展能级和集聚辐射能力明显提升,新增总部企业家以上。
加快新型工业化
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行动,聚焦主导产业、首位产业和龙头企业、产业链条,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千企改造”工程,推动磷化工产业精细化发展,延伸下游产业链;实施中铝贵铝电解铝二期等项目,大力发展铝精深加工,推动产业链向汽车零部件、航空航天装备组件等领域延伸;夯实特种轮胎、专用轮胎领先地位。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以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装备为重点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特色食品、纺织、智能家居等消费品制造业。加快发展以中医药、化学药、生物药、医疗器械为重点的健康医药产业。建成比亚迪智能制造产业园、贵州乌当中医药产业园、恒力(贵阳)产业园等项目,苏贵产业园加快建设。建成集精密模具、数控加工于一体的综合配套园区。积极参与产业链、供应链备份基地建设。
到年,工业总产值、工业投资、工业市场主体实现翻番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工业总产值达到亿元以上,工业投资累计完成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家,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0%,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6%,形成现代化工、先进装备制造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和一批百亿级产业集群。
加快新型城镇化
编制完成《贵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贵安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贵阳东部产业新区规划(——年)》等专项规划。建设花溪大学城、马场科技新城、贵安生态新城、“久安——石板——麦坪”片区等城市功能新板块,启动东部产业新区建设。积极推进“一市三县”撤县(市)设区,推动市辖区扩容。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实施贵黄公路市政化改造、东部产业新区骨干路网完善、城市道路与环城高速互通加密等工程,加快推进贵阳环城高速西南段外扩等项目。建成数博大道延伸段、太金线、观潭大道、林城东路延伸段、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S1线(一期)、有轨电车示范线、乌当(羊昌)至长顺高速公路、西南商贸服务业聚集区综合交通枢纽,市域快速铁路实现公交化运行。
到年,建成区面积达到平方公里以上,人均城市道路面积15平方米以上。
加快农业现代化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优化提升菜、果、茶、药、奶五大优势产业,实施一批经果林建设项目,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行动和品牌培育行动,引进培育加工型流通型龙头企业,发展中高端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全省农产品加工核心区和聚集区。加快乡村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五年提升行动,分类推进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提升改造,全面治理农村污水和生活垃圾,消除农村黑臭水体。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抓好息烽县全国宅基地改革和农村承包地到期后再延长30年先行试点。
到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5%,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50个以上,创建“三感村寨”试点个、乡村振兴示范点50个。
加快旅游产业化
加快天河潭景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步伐,打造以生态为特色的旅游名城。培育一批文化科普特色小镇,建设一批旅游集散中心,提档升级一批景区,构建“快旅慢游”服务体系,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发展“旅游+”多产业模式,打造10条以上“一日游”、“半日游”精品旅游线路。
到年,新增中高端酒店75家以上,旅游总收入达亿元(新口径),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持续推进“引金入筑”,推动国内外金融机构在贵阳贵安设立分支机构,加快组建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建设西部绿色金融中心;实施企业上市培育行动计划,培育上市后备企业家以上,力争新增A股及境外上市公司20家。强化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等展会品牌效应,培育一批专业化本地会展企业和行业社会组织,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国内外大型知名会展集团。
到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7%以上。
提高产业园区质效
实施园区建设攻坚行动,加大标准厂房建设力度,完善园区水、电、路、气、讯等配套设施,提升园区物流服务水平,提高园区接入电压等级,以园区为单位探索开展电力直接交易,依法依规开展工业企业天然气直供试点,深化贵安新区配售电改革试点工作。加大工业用地收储力度,建立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完善飞地经济利益分配和协调机制,推进合作共建产业园区。
到年,累计新增标准厂房万平方米以上,完成工业用地收储6万亩左右,建成3个千亿级、4个五百亿级开发区和一批1百亿级产业园区。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申报住建部城市更新试点城市。
实施提升城镇品质“十大工程”,更新改造轨道交通站点周边、人民大道、花冠路、林城东路延伸段、贵黄路、花溪大道等沿线重要区域。打通轨道交通与机场安检互认,实现便捷换乘。整治提升城乡结合部、老旧小区、农贸市场、传统批发市场等区域,综合整治背街小巷。实施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三年行动计划,以“绣花”功夫做好老城区“微”改造。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巩固提升行动计划,推进城市管理“强基”、“整脏”、“治乱”、“改差”工程。围绕社区全生活链服务需求,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创建“三感社区”个以上。
到年,改造棚户区13.2万户、老旧小区13.4万户,中心城区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全部完成。到年,城市基础设施基本实现成网配套,新增城市绿地万平方米。
增强城市承载能力
建成贵阳乌江供水工程和一批中型水库。建成贵州特色生态食品产业园、西南粮食物资储备安全保障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西南应急物资保障基地。改造提升老城区输配电设施,推进贵阳超超临界电源示范项目建设。打造西南地区成品油战略基地。
到年,新建、改扩建一批变电站达到千伏、千伏及千伏接入电压等级。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田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