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顺着乌江支流来到息烽县鹿窝镇,只见两旁青山夹峙,满眼郁郁葱葱,沿溪屋舍井然,耳旁潺潺悦耳的水流声,宛如世外桃源。
鹿窝镇地处贵州第一大河乌江河南岸,镇内山高谷深,溪流密布,湿地保有量有亩。发展经济的同时守护生态水资源,对鹿窝镇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会不定期开展护河志愿服务活动,进行巡河、清理河流垃圾等。同时,每周二是镇里的赶集日,我们也会利用起来,向百姓们宣传节水护水的相关知识。”息烽县鹿窝镇生产文明建设先遣队队员李金山说。
年7月,该镇以大党建引领大发展,创新制订了“先遣党建”创建实施方案。由镇党政领导班子领衔参与,组建了9支大党建促发展先遣工作队,生态文明建设先遣队就是其中之一,由17名党员组成。
“我是年进的先遣队,加入后就坚持跟随团队开展护河行动,由于我们长期清理河坝垃圾,河水变的清澈见底,不时还能看到鱼类穿梭。”李金山笑着介绍,最重要的是,在先遣队的积极带动下,群众的护河意识也有了显著提高,“如今,大家看见我们清理河旁的垃圾、杂草时,都会主动上前帮助我们。”李金山说。
为护这一方清水长流,除了建设生态文明先遣队,鹿窝镇还进一步完善河长巡查督查、例会报告等机制,通过镇、村级河长巡河,对乱排污、乱取水、非法捕捞、非法养殖等行为进行整治清理。同时,与水源地周边农户及土地承包经营者签订防止水源地面源污染承诺书,压实水源地面源污染防治,积极开展护水宣传,培育群众节水爱水护水意识,有效推动全镇生态水资源持续向好。
如今的鹿窝河水清了,岸绿了,治水逐步显现成效,又开始围绕生态渔场做起“水文章”。
年1月,总投资万元的鹿窝镇现代高效设施渔业养殖项目开工,建成后将实现年产商品鱼吨,繁育优质鱼苗万尾,年产值万元,解决当地部分农户临时用工,带动农户32户人增收。好的生态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聚宝盆”。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进一步将生态文明先遣队与十年禁捕、河长制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相融合,并结合农村‘五治’工作,推动生态鹿窝乡村振兴发展。”鹿窝镇党委委员、副书记杨兴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刘娟实习生雷椰
编辑刘娟
编审谭仕伦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