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清零”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突出乡村振兴“二十字”总要求,息烽在一些贫困村积极探索创新乡村治理方式,运用推广“六权共享”“六好农民”等积分管理制,为稳固脱贫成果接续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新方案。
大洪村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成效明显
蓝瓦、白墙、红栅栏,错落有致、风格统一的民居掩映在绿树里,蜿蜒的水泥路好似一条条白丝带在猕猴桃园林里飘逸。夏末秋初,登上息烽石硐镇大洪村便民利民服务中心后山的“观景台”,迎风远眺,蓝天白云下,一幅绿色的生态“大片”展开在人们眼前。 地处息烽西部、与修文县接壤的大洪村是一个以苗族、布依族人口为主的少数民族村寨,海拔米、森林覆盖率逾70%。作为曾经的国家级贫困村、全市特别困难村,今天的大洪已然告别贫困升格为乡村振兴的“大洪样板”。年,大洪村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还获得贵州省乡村振兴示范村、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贵阳市标准化规范化党支部示范点等殊荣。 今日之大洪,村美民富业强。大洪的传奇巨变,源于“一颗猕猴桃”引发!
“中坝双十条”为农村基层治理注入新动力
年底,息烽引进贵州中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落户石硐镇。经过近7年的持续深耕细作,中康公司以大洪、中坝2个村为核心种植猕猴桃亩,息烽中康猕猴桃园跻身为省级农业园区。“弥天大圣”品牌声名鹊起,猕猴桃远销新加坡、俄罗斯等地。累计发放务工费余万元,大洪、中坝人均增收1.1万元以上。 看好园区的强劲发展势头,年以来,息烽财政、农业、扶贫及社会帮扶等各种资金陆续注入石硐中康猕猴桃园区。项目资金入股分红及村集体经济发展,助力村集体收入逐年提高,由此,奔着村集体收入分红的解决方案:“六权共享”利益联结模式应运而生。
依托乌江流域自然风光和红色文化资源,流长镇四坪村乡村振兴大有可为
从表面上看,“六权共享”是一种使用积分制分配村集体收益的办法,而深层次里却隐藏着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密码”。“六权共享”按两步实施,首先将由项目资金入股分红、村实体产业发展等获得的村集体收益按照“2:8”比例进行分配,其中20%作为村集体公共收入,由村“两委”主导用于村集体经济发展、村级公益事业和社会管理等支出。其次,剩余80%向群众分配,将乡村重要事务量化为弱有所扶、土地入股、劳有所得、社会治理、老有所养、环境保护“六项收益权”具体指标,各占股5%、25%、25%、10%、30%、5%。仔细审视“六权共享”指标数据,社会治理、土地入股、劳有所得三权占比较多,旨在充分调动群众流转土地、入园务工的积极性,推动转变“等靠要”思想多劳多得,积极参与、支持园区建设。此外,“六权共享”融入共享理念兼顾公平,残疾人、重病家庭、贫困户、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以及打理好家庭环境卫生也能获得“加分”。“从勤劳致富、养老敬老、遵纪守法、环境保护、社会治理等入手,为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找到了新路子。”石硐镇大洪村党支部书记周恒恒说。 “今年4月,土地入股收益权分、劳有所得收益权分、社会治理收益权分,环境保护收益权95分。”走进大洪村贫困户熊轩华家,一张贴在房屋外墙上的“六权共享”量化考核评分表惹人注目。环顾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建有门头、瓜果架、红栅栏的农家小院,让人倍感淳朴、温馨。“家庭环境卫生收拾干净了,住着舒服,心里也亮堂多了。”熊轩华说。 “年大洪村村集体共收入48余万元,眼下正按“六权共享”模式分期分批向群众兑现分红资金。”周恒恒说,通过施行“六权共享”,大洪村集体经济家底渐丰,群众腰包越来越鼓,今、明两年村集体收入预计将突破万元、万元,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元;提高了乡村治理效能,培育了文明乡风。社会风气变好,挡工堵路等矛盾纠纷减少,巩固了无毒、无刑事案件、无非正常上访、无公共安全事件“四无”村创建成果。
息烽12个贫困村大多分布在“两山一河”地区
受益于石硐中康猕猴桃园的辐射拉动,与大洪村相邻的中坝村强化党建引领推进基层治理,在“六权共享”基础上创新提出“中坝双十条”。“中坝双十条”指针对党员的“红十条”和面向一般群众的“蓝十条”,“双十条”从带头遵守村规民约、支持公益事业、违规滥办酒席、保持环境卫生等作出更加详细的规定。“以往制定的村规民约只能挂在墙上,由于没有具体可执行的奖惩措施而不能真正落地。”中坝村党支部副书记、主任罗华说,现在有了“六权共享”积分作为具体量化激励,融入村规民约的“中坝双十条”为农村基层治理注入新动力。 从今年起,发端于石硐镇大洪村的“六权共享”积分制在全镇18个村普及推广,计划兑现年度分红资金共90余万元,贫困人口人均分红余元。 小积分蕴含大活力。息烽还不断丰富乡村治理的形式和内容,激发村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为预防扶贫资金“撒胡椒面”,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息烽养龙司镇、九庄镇建立善扶贫项目资金利益联结机制,分别推行“六好农民”积分考核制。每镇以村为单位,根据年度“六个农民”考核积分,对贫困人口进行分红,引导贫困户做“感恩、守法、孝顺、诚信、奋发、文明”农民。为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 把田园综合体作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重要载体。在8月19日召开的息烽县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上,息烽明确提出,按照“农味无穷、趣味无限、庄园引领、共建共享”理念,将在每个乡镇至少建设一个示范性田园综合体,实现县域内乡(镇)全覆盖。 息烽县融媒体中心
罗建普刘光阳
编辑何欣
编审王太师杨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