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说过:“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所以,为了孩子们的未来,为了祖国未来的栋梁。他们放弃了优渥的生活,在孩子的翘首中,他们步伐坚定的走来了。
张桂梅校长在人民日报上撰稿表示,创办女高,是想让孩子们上大学,走出大山,让学生们远方有灯,脚下有路,眼里有光。
所以,为了孩子们,他们无怨无悔,在教育行业燃烧自己,照亮他人。
故事一:有些人就是一个人,一辈子,一件事——刘正国
刘正国,贵州省优秀教师。年,刘正国开始了小学教育的工作,扎根于贵州偏远的大山深处,先后在息烽县田兴小学、三交小学兴隆小学、安清教学点任教。
这样的教育事业,一坚持就是整整32年,他是教育扶贫路上的先行者。在学校,不仅教孩子们知识,更教会孩子们动手操作,变废为宝。由轮胎制作而成的“航天一号”托举着那些小小的身躯,却有大大的梦想的孩子。由废旧轮胎组合制成的粉色秋千蓝色花盆、军绿色的坦克,这些校园装饰上,随处可见阳光的脸庞。他们还成功申报了中国娃公益俱乐部创意手工社团。
整整32年,办一所“小而美”的乡村学校培育新时代的阳光少年是刘正国的心愿,这个心愿也已变成现实。32年,一个简单的数字,却承载着不平凡的岁月。
一个人,一辈子,一件事是他的初心,把一批一批的孩子送出大山,看着他们也能为社会做出贡献,他说:“这就是我的幸福。”
故事二:放弃高薪聘请,只为点亮孩子眼中的光——黄小林
虽是花甲之年,但身姿依旧挺拔。年,他不远万里从广州来到贵州纳雍上示范课。当时,正值寒冬腊月,孩子们虽瑟瑟发抖,但眼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看着孩子的眼神,他深受触动,也知道知识是改变这些孩子的唯一机会,他心想:“我来帮这些孩子圆梦”。
此时,他还在广州任教,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不少企业开价年薪百万邀他办学,他拒绝了,退休之后,就马上赶到纳雍支教。
到校后发现很多教师照本宣科,备课不足,针对该现象,他要求老师和学生一起参加全市统一模拟考试,并亲自监考。要求成绩“良好”以下者重考,不及格者写检讨,此要求让全校教师为之一振,严格要求自己。
来到纳雍,很多学生存在家庭困难,他又需要自掏腰包帮助这些孩子。同时要为高三带教教师提出意见,教师教学能力不足,他又从校本教研做起,狠抓学科组集体备课规定“三必须”“四定”“五个统一”。
如今,纳雍五中焕然一新,黄小林说:“我来这里就是要树立榜样,让大家看看老师该是什么样!”年高考,纳雍五中成绩创校史最佳。
由于父母重病,他不得不提前离开,9月16日,黄小林在最后一次班级巡堂过后,悄悄离开纳雍五中,踏上了回广州的路途。
他静静地来,也悄悄地走,挥一挥衣袖,不曾带走任何一片云彩,却留下来了满天星辰。
杜威曾经说过:“教师总是真正上帝的代言者,真正天国的引路人”。
向几十年如一日,站在三尺讲台,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老师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