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是一个大家,由无数个小家组成,小家的和谐是大家稳定的基石,只有小家无纷无扰,才有社会的和谐稳定。每一个小家庭又着各自的一本难念的经,对每一个家庭成员而言,婚姻家庭出现了矛盾纠纷,谁能帮他们纾解心结?谁能帮他们寻找解决的答案?记者日前从贵州省司法厅了解到,针对婚姻家庭纠纷,贵州省积极发展于民生密切相关的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组织,截至目前,全省设立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个,其中,县(市、区)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91个,已实现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县(市、区)全覆盖。近日,记者来到贵阳市婚姻家庭纠纷调解试点之一——息烽县养龙司镇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农村地区家庭纠纷有其特殊性“因婚姻家庭纠纷引起矛盾激化的几率较高,在息烽县也曾出现过婚姻家庭纠纷引起的极端事件。”养龙司镇武装部部长,也是前任镇司法所所长的唐仁江说,及时化解婚姻家庭纠纷对于减少刑事案件发生、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年,贵阳市以养龙司镇司法所为试点之一,设立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专门用于调解婚姻家庭纠纷。
调解现场“婚姻家庭纠纷范围非常广,包括赡养、抚养、婚姻、非婚同居等。”养龙司镇司法所所长、养龙司镇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员刘瑾说,他们调解的婚姻家庭纠纷每季度有十多例,其中因离婚引发的纠纷最多,男女双方常因财产分割、子女抚养问题产生分歧,这些纠纷的产生往往与农村地区的风俗观念密不可分。刘瑾记得,她刚来养龙司镇开展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没几天,就遇到一起典型案例。50多岁的村民拿着板砖追打前妻,一直追到派出所。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介入后,了解到,两人育有一儿一女,女儿已经出嫁,儿子刚刚工作,两人因婚姻期间财产债务问题发生摩擦,然而特别的是,虽然已经离婚,两人仍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在城市,夫妻离婚后,房产可以变卖或者作价,双方的财产如何划分比较明确,农村和城市不同,农村的房子无法作价,或者根本卖不出钱,离婚后,男女双方往往也没有别的住处。”刘瑾说,因此在农村,离婚后男女双方仍然住在一起的情况十分常见,财产如何分割是一大难点。另外,夫妻双方的债务问题也是个难题。“俩人都是向亲戚借钱,农村的情况是,亲戚间借钱通常不会写借据,债务金额到底是多少,两个人说法也不一样,再加上年纪大了,两个老人现在各自去挣钱还债也存在困难。”那天在调解现场,男女双方互不退让,非常强硬地让对方搬出去,一双儿女在调解现场看到父母反目,眼泪鼻涕止不住。“农村地区纠纷有其特殊性,针对这样的案件,我们不能强硬地照搬法律法规,还要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调解方案。”刘瑾说。依照这个思路,考虑到儿子也不想父母任何一方搬走,以及农村地区一直以来由儿子继承家产、赡养老人的习俗,在征求儿子意见后,刘瑾提出,由儿子承担父母双方债务,父母尽量帮衬,父母百年后,房子也由儿子继承,如此就避免了对财产和债务的分割。经过刘瑾的分析,一家人很快接受了这个调解方案,一场可能引发伤害的家庭纠纷就此平息下去。调解纠纷要掌握一定技巧,做好“功课”赡养纠纷也是婚姻家庭纠纷中的常见类型。刘瑾曾经调解过一起赡养纠纷,80岁的老人育有7个儿子,因为要外出务工,7个儿子都只愿意出赡养费,不愿把老人接到家里来。“涉及的人多,各家有各家的立场,如果打无准备之仗,说话都没有底气。”接到案子后,刘瑾第一时间向村里干部了解老人家庭情况,每个儿子做什么工作、什么性格特点……都事先逐一进行做了详细了解,“只有清楚他家里的情况,说话才有底气。”刘瑾说。调查摸底工作足足进行了一周,刘瑾才安排兄弟七人和老人坐在一起。
调解现场在前期调查中,刘瑾了解到老人倾向于住在小儿子家里,就以小儿子为突破口,一方面从法理、情理上讲解赡养义务,另一方面向另外兄弟6人争取对等的赡养费用,为小儿子赡养创造条件。就在小儿子同意赡养准备签调解协议书的同时,七个儿媳妇冲进调解室大吵起来。“这样闹下去,老人连个安身立命的地方都没有,我们现在的目的不是争论,而是找到一个解决方法……”发现人多嘴杂,不利于纠纷化解,刘瑾赶紧把儿媳妇全部劝出去。但这一闹打乱了之前的调解节奏,刘瑾又重新寻找突破口,进行第二轮调解。最终,纠纷以每家轮流赡养,每年每家出元赡养费为调解结果,达成一致。对这一案件,刘瑾总结,“没有一成不变的调解技巧,不同的案件要适时采取恰当的手段才能提高成功率。”智能化调解平台增进当事人信任作为中立的第三方,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职责就是以第三人的视角,依法、公平、公正地开展调解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不是所有人都相信调委会的第三方立场,刘瑾说,她也遇到过当事人因此拒不配合的情况。在养龙司镇的调解室一侧墙壁上,挂着一台远程视频设备,这是一个多功能法律服务平台,也是养龙司镇司法所打造智能调解室的具体举措之一。通过平台,可以视频连线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值班律师,让律师指导参与纠纷调解;实现对调解过程进行全程录音录像,留存相关证据;根据当事人具体情况,查询了解相关法律问题,得出具体法律意见书;查阅类似纠纷调解的成功案例,与同类纠纷进行比对借鉴等等。“平台一方面可以引入律师消除当事人的不信任,一方面能获取更专业的法律支持。”刘瑾说。一次,当刘瑾指出本案涉及的法律法规并提出调解方案后,当事人神情严峻,一直保持沉默,任凭刘瑾怎么引导都不出声,调解陷入僵局。刘瑾隐约感觉到当事人可能对她说的话不太信任,立刻通过智能调解平台联系值班律师。在陈述案情后,律师重新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讲解,当事人当场并没有表态,但过了两天后,主动找到调委会,同意调解方案。智能化调解平台有效提高了纠纷调解成功率,年以来,养龙司镇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成功率达到96%,没有一例婚姻家庭矛盾激化成其他刑事案件,切实实现了化解防范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岳端
编辑肖阳编审刘丹罗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