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全县遴选小学生演小萝卜头息烽县运

今年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成为党员干部群众“现场打卡”学习党史的热络之地,纪念馆的红色讲解员们比往年忙碌许多。与讲解员一起忙碌的,还有息烽县的一群小学生。作为红色情景剧《魔窟中的美丽蝴蝶》表演者,他们每周都要抽出时间到纪念馆,表演剧中的“小萝卜头”角色。让小学生参演红色情景剧,从娃娃开始抓爱国主义教育,息烽这一做法始于年。十多年来,息烽县一批又一批小学生参加“小萝卜头”红色情景剧演出,不仅让无数党员干部群众深受教育,也让参加演出的学生深受教育。

息烽县委党校培训班学员在息烽集中营旧址观看情景剧《魔窟中的美丽蝴蝶》(雍仕权摄)打造红色情景剧让红色资源“活”起来息烽集中营是抗战期间国民党军统在息烽设立的一座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管理最严的秘密监狱,军统内部称之为“大学”。它设立8年间,先后关押过余名共产党人、爱国将领和爱国民主人士,其中多人被秘密杀害和折磨致死,多人下落不明。“小萝卜头”及其父母也在息烽集中营关押过。“小萝卜头”本名叫宋振中,他一生都在牢狱中度过,牺牲时年仅9岁,是共和国年龄最小的烈士。“息烽集中营留下的宝贵红色资源,成为纪念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馆长李晓丽告诉记者,纪念馆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年编排了以“小萝卜头”为主角的红色情景剧《放飞自由》,并遴选小学生表演“小萝卜头”,让红色资源“活”起来,一经推出就广受好评。年,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与息烽玄天红魂教育培训中心合作,对这部红色情景剧剧本进一步改进完善,并更名为《魔窟中的美丽蝴蝶》。据介绍,这部红色情景剧自推出至今,已演出了近千场,倍受省内外党员干部群众好评。

息烽县年开展“小萝卜头”红色情景剧比赛现场。(息烽县教育局供图)开展比赛遴选“小萝卜头”演员让演出不断线年7月初,由息烽县教育局、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主办的息烽县“小萝卜头”红色情景剧比赛启动,息烽县5所小学都组织了师生参赛。历经三个月的比赛角逐,10名“小萝卜头”表演者脱颖而出,成为《魔窟中的美丽蝴蝶》“小萝卜头”角色的中坚力量。今年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后,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迎来大批省内外党员干部前往学党史、悟思想,包括《魔窟中的美丽蝴蝶》在内的近20个红色课件倍受欢迎。截至7月12日,《魔窟中的美丽蝴蝶》今年已演出了余场。“因为有去年‘小萝卜头’演员队伍人员储备,今年《魔窟中的美丽蝴蝶》红色情景剧演出基本都能满足需求。”息烽玄天红魂教育培训中心负责人陈丽告诉记者。“以前小学生演员数量比较少,当遇到与学习冲突的情况,演出有时会断档。现在小学生演员人数多了,可以调剂,演出更有保障。”息烽县教育局组织人事科工作人员吴家齐认为,通过比赛从全县小学生中遴选“小萝卜头”表演者的做法非常有用、有效,今后可以形成机制按需实施下去。

《魔窟中的美丽蝴蝶》红色情景剧表演现场从娃娃抓起的爱国主义教育成效明显息烽县云环小学二年级学生钱韬旭是去年遴选出来的“小萝卜头”表演者之一。去年以来,他已演了68场《魔窟中的美丽蝴蝶》,每次都让观看的党员干部群众感动不已。“你演的很好,让我们很受教育。”全国政协党外委员视察团今年5月在贵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期间,前往息烽集中营旧址瞻仰时观看了钱韬旭演出的《魔窟中的美丽蝴蝶》,被“小萝卜头”的精神感动,每个人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红色情景剧让党史学习变得更生动,提升了党史学习教育的效果,也让参加演出的学生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年仅8岁的钱韬旭说,他在演“小萝卜头”的过程中,学到了“小萝卜头”坚强乐观的精神,自己也更加努力学习了。现就读于息烽二中七年级的13岁学生兰翰林,曾在小学期间演过6年的“小萝卜头”,并给身边的同学讲“小萝卜头”的故事。这段经历,对他的成长产生了深远影响。“因为深入了解了‘小萝卜头’的故事,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兰翰林现在的中学班主任王新惠,也感受到了这个学生成熟的正能量。“他非常积极向上,学习报国的志向非常坚定,而且公益心强,从不计较得失。”王新惠说,对孩子从小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确实好,非常有必要。为了让小演员的外形更像“小萝卜头”,息烽县这些年主要是从八九岁的小学生中选拔小演员,主要集中在一二年级。为了进一步扩大爱国主义教育覆盖面,息烽县阳朗小学校长邵文华有了一个新计划。“今年9月开学后,将在校园内组建一个由余名学生组成的表演队,由学生表演《魔窟中的美丽蝴蝶》所有角色。”邵文华说,表演队除了在重要节日为学校师生表演,还可以走进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为游客表演。“要从娃娃开始抓紧抓实爱国主义教育,让青少年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陈曦

编辑施昱凌

编审杨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5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