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阳市息烽县立碑村快递进村为乡村振兴

立碑村位于贵阳市息烽县城以南7公里处,海拔米,气候温和,以油菜、蔬菜为主要经济作物,与红色旅游景点息烽集中营紧紧相连,是贵州“淘宝第一村”。

近年来,随着“快递进村”工程的持续推进,农村电商和物流得以快速融合发展,立碑村也打通了当地“工业品下行”和“农产品上行”的双向通道,如今,立碑村在“买全省、卖全国”的电商发展之路上蹄疾步稳,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快递进村”实现家门口收寄

4月19日下午,前来取快递的立碑村民骆国维走进立碑村菜鸟驿站,报上取件码后,负责人李阳会拿起手机对着快递单号扫了一下,骆国维的快递成功出库,一套流程下来不到一分钟。

前来领取包裹的村民源源不断,在实施“快递进村”前,这样的场景很难想象。

“以前村里人取快递,要走20几分钟到阳郎村站点,对老人来说特别不方便。”骆国维说。

在邮政管理部门的鼓励支持下,该村先后设立了菜鸟驿站、邮政驿站等末端服务站,随着“交邮融合”的不断推进,息烽县实现主要快递品牌的共配,中通、韵达、申通等品牌快件统一由县级分拨中心直达该村。

“我经营这个菜鸟驿站快2年了,每天上午11点和下午4点左右就有快递车送包裹来,我这个服务点平均每天派送多件快递,一个月平均能有0多元的收入。”李阳会开心地说,话音刚落,她又忙着前来寄包裹的村民填写快递单。

资源共享,多站合一,融合发展,进一步完善了末端农村物流节点,立碑村跑出来三级物流体系建设的“加速度”。

据了解,年该村日均派送快件约为件,“快递进村”实实在在地改变了村民的日常生活。此外,部分村民通过开设末端快递服务站,在日常劳作之余通过代收、代投快件获取收入,“快递进村”让群众获得感满满。

“农村电商”田园变创业沃土

“快递进村”不仅带动了消费品下乡,更重要的意义是让农村的“土特产”驶入电商发展“快车道”,拓展了农产品销售上行渠道。

一大早,立碑村村民莫泽兵正忙着将酸菜、酸萝卜打包、装箱,这些农特产品正等待着运往全国各地。

“我们做的酸菜、酸萝卜每天通过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进行网上销售,现在日均销量达0余件。我家的‘主打产品’酸菜十分畅销,为扩大销量,我们统一菜种,组织周边鹿窝镇、青山乡的村民参与种植,带动了不少40、50岁的富余劳动力就业呢。”莫泽兵说。

在立碑村,和莫泽兵一样走上农村电商致富路的村民不在少数。

近年来,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立碑村村委会看到快递背后蕴藏的机遇,随即确立了“先买后卖”的工作思路,助推农村电商与“快递进村”协同发展。

乡村田园变成创业热土,是实实在在发生的巨变。立碑村将便民快递网点升级为农村电商服务中心,培育农村电商,进而拉动当地产业发展。

“看到电商良好的发展前景和立碑村优质的快递服务后,当地许多村民萌生了自主创业的想法,并付诸实践。传统企业、个体工商户也纷纷加入电商销售‘大军’,借助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在家当起了老板。”立碑村村支书杨仲兵说。

数据显示,年以前,立碑村村民多以外出务工维持生活,人均收入不足多元,目前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余元,电商销售成为很多农民的新农活。

“目前,该村已注册电商企业6家,个体工商户27家,开设网店个,直接和间接带动全村及周边余农户、人增收。”杨仲兵说。

当地农副特色产品小豆腐、酸菜、辣子鸡、辣椒、黄粑、米粉等都通过快递实现了外销,越来越多的“立碑特产”成功“出圈”。

“黔货出山”为乡村振兴提速

自立碑村建立贵州首个淘宝大学县域培训基地以来,当地政府全面系统培训电商知识,手把手指导村民将“土货”变为“网货”。自此,息烽县域特色的“烽味”“苗素”等50种个网货产品脱颖而出,销往全国各地。

借助县级自动化分拣处理中心和物流配送平台,息烽县的快递物流发货成本由原来的首重10元以上降到了3公斤首重4元左右,促使立碑村率先形成“买全省、卖全国”的模式,并引领全县逐步形成该发展模式。

“快递进村”让消费品下乡有了落脚点,进一步释放农村消费潜力,为农村产业和消费转型都注入了新动能,既推动了乡村振兴,又助力了以扩大内需为核心的“双循环”格局发展。

“年,立碑村电商年销售额达万元,快递业务收入达36万元,快递投递量达10万件。”杨仲兵说。

不断延伸的快递网络,不仅满足了农村居民生产生活需求,还激活了农村地区的消费潜力,成为快递行业发展新的增长极。“快递进村”让村民用上新产品、找到新职业,农产品开拓新市场。

畅通农村物流,意味着打通乡村消费“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快递进村”也有效衔接起农户与市场,促进了农产品供需两旺,这也是赋能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朱登芳

通讯员 韩琳

编辑江婷婷

二审张恒新

三审孙晓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2015.html